(三)人本主义教育观
人本主义是以人的本性为研究的出发点,改变了过去行为主义以动物作为实验对象研究传统,其主要观点如下。
其一,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的潜能。因此,学习是内发的,而不是一种外部强加的行为。
其二,有效的学习是意义学习。与奥苏伯尔(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概念不同,罗杰斯(Rogers)提出的意义学习其要义是:意义学习不是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积累的学习,而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对未来选择行为方针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意义学习含四个要素:①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情感和认知都投入学习活动;② 学习的动力来自学习者内部;③ 学习是渗透性的,即学习能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个性都发生变化;④ 学习由学生自我评价。
其三,学习应该以自由为基础。学生的学习应当在一种宽松的、没有威胁感的环境中进行。
人本主义对学习的本质没有做出过多的解释,只是从人的本性出发强调学习的内发行为,对学为的前提和方式进行了一些闻述。
人本主义学习观可以简单表述为:人有主动学习的天性;学习不仅与认知因素相关,而且与非认知因素也密切相关;学习必须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开展。显然,对人性的尊重是人本主义论及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人本主义教学观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特征: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把教学视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否得以体现是判别教学成败的基本指标。第二,在教学中注重知情结合。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都要介入的活动,在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可能达到学习的目标。第三,构造真实的问题情境,提倡从做牛学,鼓励学生自由探索。
第四,提倡课堂的创造性活动。教师提供一种适合于学生探究的问雨情境和充满尊重、理解、信任的情感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第四,提供合作学习,围绕课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第五,倡导评价渠道的多样化。可以采用个性分析法、档案记录法、契约评分法、自我评价等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由此可见,人本主义的教学是以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目标。教学方法不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形式,而是采用丰富多彩、以学生为主要活动群体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评价冲破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评价视野,走向一个更符合人性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