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杨绛传》断断续续看了许久,最近才看完。
2016年5月25日,杨绛去世。
我在空间发了一条动态,内容是英国诗人——沃尔特·萨维奇·兰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杨绛译。这诗就是杨绛先生的真实写照,再贴切不过了。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熄了,我也准备走了。
看完杨绛的传记,对钱杨二人的生平、文学成就、为人处世才算有点滴的了解。有心想写写文章,说些什么,又觉得笔墨寡淡,难成文章。
杨绛先生
传记里时常引用杨绛先生的文章,轻描淡写,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淡泊不慕名利,豁达而平和。这位世纪老人过世后,旧时代文人知识分子那种习气大概是已经没有了吧。
读到杨家书香世家,是知识分子家庭,全家都秉性正直,酷爱读书。杨父,杨荫杭,考入北洋大学堂,后赴日留学,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后又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其秉性正直,刚正耿介,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清末民初一代知识分子为中国的富强和近代化孜孜不倦的努力。其姑母等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氛围和睦自由,民主开明。如此家庭氛围对杨绛也是产生了莫大影响吧。我忍不住想现在公众号上一些文章所说的,寒门再难出贵子,也是这个道理了吧。不过,贵子,到底是权贵,富贵,还是清贵呢?知识分子到底是清贵的。不过现代人追求的“贵子”,总归是富贵,或者是权贵。
书中对杨绛的母亲只是略略提过,是一位贤惠文静的知识女性,身上凝聚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与杨父结婚后甘做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料理家事。杨绛身在新式家庭,经历辛亥革命思潮的冲击,又赴海外留学,受西方思想熏陶,依然是娴静温婉,身上依然保留着与其母相类的传统女子美德,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杨绛无疑是有钱人家的大小姐,有佣人奴婢使唤,但是她却没有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的脾气。嫁给钱钟书后,在哈佛陪钱钟书读书,从大小姐到灶下婢,愿意为钱钟书洗手作羹汤。钱钟书有种痴气,不善人情,不善生活俗事,只“钟”书,而杨绛,很好的保留了钱钟书的这种痴气。所以文化昆仑钱钟书也是有杨绛的一份功劳在其中。
文化昆仑钱钟书
对于钱钟书,我对其认知好像仅限于知晓他是文化名人,知道他的作品《围城》,却没有通读过。除此之外一无所知,更不知道他竟有文化昆仑这一称号,不知他的成就如此之伟大。对他的认知实在只是冰山一角。
参与《毛泽东选集》的翻译工作,《管锥编》古文笔记体著作,论述始于先秦迄于唐前,堪称国学大典。钱钟书一生钟爱读书,留下数量惊人的读书笔记,中文笔记1.5万页,影印出版《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包括《诗经》、《论语》《史记》《全唐诗》《全宋词》《红楼梦》等经典的阅读笔记,更大量涉及了历代文人诗文别集、笔记小说、野史杂谈、尺牍日札。而《钱钟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约3.5万页,211个笔记,是钱钟书读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希腊语等7门语种书籍所作的笔记,涉及哲学、语言学、文学批评、文理理论、心理学、人类学等众多领域。
如此洋洋洒洒,看了只觉得震撼非凡,若非一辈子潜心学问,哪来的精力完成这些。
钱杨的爱情
杨绛与钱钟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两人正是因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相互吸引。
他们在清华校园里相遇恋爱,第二年便订婚了。钱钟书中年时在诗歌里追忆他们恋爱的第一面,“颉眼容光忆初见,蔷薇新瓣浸醍醐。不止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杨绛甘当灶下婢,全力辅佐钱完成《围城》的创作,钱钟书为其作诗云:“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围城历时2年,最终定稿。杨绛为钱钟书揽下家中俗务,一并挡下许多外界忧烦,钱才能心无旁骛的创作。
下放五七干校时,杨绛留守菜园,钱钟书是专职通信员,每天下午到村上邮电所去领取报纸、信件、包裹等,路过菜地,夫妇二人可在菜园隔溪相会。“有时风和日丽,我们就在窝棚南面灌水渠岸上坐一会晒晒太阳。有时他来晚了,站着说几句话就走。他三言两语、断断续续、想到就写的信,可亲自撂给我。我常常锁上窝棚的木门,陪他走到溪边,再忙忙回来守在菜园里,目送他的背景渐远。”此时夫妇二人皆已60余岁。
1994年,钱钟书病重卧床,杨绛也是八十几岁的老人,每日亲自做汤,送到医院,照顾病榻上的钱钟书,不假他人之手。
钱钟书病逝后,年近9旬的杨绛,整理钱钟书遗稿,“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这是钱钟书为杨绛构思的小说人物写的情诗之一,成为了杨绛整理钱钟书遗稿的精神写照。
钱钟书说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钱钟书在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自留样书上写:“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十年艰难岁月,人生大起大落
杨绛身上是有一种韧性的,不为命运所折服。
在洗澡运动期中,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是千奇百怪的。杨绛被剃阴阳头,带尖顶高帽示众,在学部大院游街,成了“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成了“牛鬼蛇神”,成了人人可痛打的“落水狗”,其父母和三姑母的墓碑被砸毁;钱先下放五七干校,后女婿王德一,在杨绛下放前夕,因不愿捏造“五一六”名单,含冤自尽。过刚易折,傅雷、朱梅馥夫妇双双饮恨而去,杨绛夫妇的同窗好友,吴晗、袁震含冤自缢。
杨绛身上自有一种风骨,“我虽然游街出丑,但我仍然是个有体面的人”。虽深受迫害,却不堕其志,始终不忘读书,汉译本《堂·吉诃德》就是在无休止的学习与批判的夹缝中,笔耕不辍的成果。译稿被收走后,想尽方法,试图把“堂吉诃德”救出来。1976年,长达十年的文革结束,拨乱反正,知识分子身上的禁锢都碾为齑粉。堂吉诃德在1978年出版,填补了我国在西班牙文学翻译的空白,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亲自向杨颁奖。
一生只做一件事,读书做文章
为生活所迫,教书授课、写剧本换柴米时;被打成牛鬼蛇神时;下五七干校,住窝棚时;在三里河寓所时;耄耋之年,行走在人生边上时;生命不息,读书不止。创作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相继在上海公演;翻译除《堂吉诃德》外,还有《小赖子》、《吉尔·布拉斯》等作品;《干校六记》、《洗澡》、《乌云的金边》等讲述特殊时期的作品。
钱钟书去世,年近九旬的杨绛,用无数个日日夜夜,将钱钟书留下来的手稿,整理出版。
92岁高龄的杨绛,在伴侣与唯一的女儿相继去世后,独伴青灯,踽踽独行,回忆了他们这个家庭60多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写成了一部回忆录《我们仨》。
2007年,杨绛《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出版,是一个老人的人生体悟。
2013年,杨绛亲自校订其妹妹杨必的《名利场》,此时杨绛102高龄。
2014年,杨绛为了避免《洗澡》一文中,男女主人公受人诟病,写《洗澡之后》,亲自给他们一个圆满的结局。
看书的时候,总觉得杨绛身上时光缓慢,从从容容的,无论是幸亦或不幸,都坦然面对。想想我们现在,太功利,太急躁,无法静心做一件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说了不想落入俗套,却还是未能免俗,只怪自己读书太少,肚里文墨不足。
——2017.07.21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