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跟朋友聊天颇有心得。一位好友说,凡事不必太认真,对人对事要豁达些,钻牛角尖的人,第一个为难的是自己。另一位好友说,开心最重要,每活一天是一天,两眼一闭,一切成空,当下即礼物---PRESENT IS A PRESENT.还有一位好友说,养好自己的心最重要,什么事都不要动气,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大怒时睡觉。
这些话都深得我心呵。从朋友口中得来,更觉得自己何其幸运,有这么一群锦心慧口的女子为友。人到中年,看看实在自己也做不了什么,半生荒废,不免有时候灰心。某天跟爸爸说,一个人大概活得80岁,40后的每一天都是捡来的,一定要好好地活。还疯癫癫地对70多岁的老爸说,您80多岁时,我50多,CICI有20多岁了,自己去奔她的,我那时不上班了,就陪着您和老妈,种菜,旅游,看书,弹琴,守在一起,想干嘛就干嘛----老爸老妈在餐桌边笑得什么似的。听起来像是童话。
这个年纪还能在爸妈面前说几句“童话”,真的也是一种福气。
这些年越来越看到自己的局限。时间从来不撒谎,也不会掩饰,更不偏袒任何人,当年的年少轻狂,意气飞扬,如今在时间的照妖镜下,渐渐现出了原形,可悲的是,除了写几个字自娱自乐这点小伎俩,这么多年来,真是很难说有什么长进---只因很少认定了自己的位置,坚持去做点什么,心思一直在游走,终于失去了目标。曾经有一句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然而即使这样的愤怒,在我也是坚持不长久,转过头去就忘记了的---所以也才会让生活再次跑回到以前的轨道上去,可是,如果不跑回去,又能怎样呢?
这时候,将生活分清楚段次很重要。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大怒时睡觉。就像电影剪片,一段与一段有逻辑联系,但绝不互相干扰。做事,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做得干净利落,谋得衣食所安;读书,尽量地扩大兴趣面,受客观限制无法亲历的种种生活方式,从书里去体验;睡觉,安抚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于无梦中得到一种麻木的安宁----醒来时,舒展心情,将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走下去。
如果有余力,尚且保持一点姿态从容,渐渐于无趣中看出一点意趣,小小妆点一下,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