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并不好找
我发现自己有个思维怪圈:总是在想有什么创新的商业模式可以杀出一片蓝海。
可能是每次看到市场上又出现了一些很妙的创新商业模式,比如共享单车、租借充电宝、共享租借服饰、听书……既觉得太棒了又觉得好羡慕,这些创新的模式开启了大家全新的更便利的生活模式,同时也会他们各自的创始人们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创业天空。融到资后,就是新一轮的挑战开始了。
可能正因为羡慕(我想应该也不只是我一个人),同时我们也总是被行业里的客户评价为“会玩创新”的一群人,所以,我们自然也会产生渴望,希望自己能够因为一个全新的点子,全新的商业模式,开启一个全新的创业阶段。
然而,往往在我们想到一个点子并且兴奋不已时,就只过了这么几个小时,就会发现,外面已经有人在做了。然后,立马觉得整个天空都又灰暗了起来。这当然不是巧合,只是因为之前想点子的时候自己是闭门造车的,想完之后才有目的地去搜索了,然后发现了同质模式。
很多时候,我们就止步于此了。因为不想重复,因为觉得起步晚了自然做不过人家,因为不喜欢别人觉得我们是在抄袭而不是创新……这些念头都立刻切断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连行动都没有,一个创意就被我们扼杀在摇篮里了。
后来,自然又是以上过程从头再来一遍,再去想还有什么新的创意,新的蓝海。
直到,辅导我们的组织学习顾问庄老师上周一句话,又拍醒了我们。
这句话叫:“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我们的组织学习顾问庄老师,是个极爱周游世界的人。并且每次出游,一定不会选择经济游、自由行、穷游、自己做攻略之类;他总是带着家人朋友,选一家旅游当地最出品的旅行社,挑一个价格最贵并且看起来对当地的民生和文化都极其了解的导游;他的想法是,旅游并不是去到一个新的地方看看建筑,游游景点,吃吃美食而已;他是要去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在另一种国家文化熏陶下,往往当地的国民的一些行为和想法,自然就会和我们原来以为的完全不同;而这些,必须走进当地,听当地的人讲,和他们交流,问他们问题,才能了解。而正是因为这些旅行的经历,他给了我们这句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我们自以为很牛B的一些想法,以为是自己的首创,以为这即将开启人类先河了,其实在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国度里,人家很可能几十年前就已经尝试过了,习以为常了,甚至废弃了……而我们还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因为,我们并没有走出去过。所以,一味迷信“创新的点子”,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相反,无论做什么,无论先后,做好才是关键。在别的民族文化和国情下失败的,在我们这里未必不能成功;而我们现在正如火如荼的一些模式,可能别人就是行不通的;这样简单的道理,在他看来,就像是甘蔗只能长在南方甜菜只能长在北方一样正常。
最近我们刚头脑风暴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牛B的点子,然后一团队的人像打了鸡血一样的结束了会议,准备稍后就撸起袖子干了。然后,就在两小时的时间内,团队里的一姑娘,发到微信群里一张某活动的截图,上面还有她用笔记标注出来的想让我们看的内容,神马,看起来简直就和我们刚刚会议上牛B哄哄想出来的那个自以为超酷炫的点子一样嘛!顿时一群人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还有人有勇气说了一句绝大多数人的心声——“那我们还做吗?”
“做啊”,还好我们有个行动力超强并且脑子一根筋一旦下定决心往前走八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创始人。首先,人家已经做得那么大了,说起来也算是个大咖,我们小,我们做什么可能都不会有多大影响力也不用付出多大代价,那就尝试看看呗;其次,人家和我们行业领域都不一样,其实也是完全不冲突的事;第三,我们只是从字面上理解,感觉我们的点子有点像,具体怎么回事,谁知道呢,也许我们的想法和背后的逻辑比他们更靠谱,或者,我们更能掌握背后这个“四两拨千斤”的经营要诀?
产品和商业模式也许没那么重要
是的,经营要诀,也许比产品模式,更加重要。这是后来我们学习到的一件更重要的事。我们见过一些我一见就倾心就觉得好到不得了的商业模式和产品;都觉得它必须火不火天理难容了;然而,有的死了,有的即将死了;不是因为产品,而是因为公司管理问题,因为决策人战略问题;因为各种经营问题。
真正的高人,无论你给他看什么行业什么产品什么规模的公司,他一摸脉,便知道关键点在哪,该在哪里撬动使力,公司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经营转机。只有掌握了这种经营的要诀,才能真正进入到新的阶段。而再牛B的产品和商业模式,都只是一个起点,甚至只是停留在头脑里或话题上的一个空想。
商业,毕竟是行动,而非模拟游戏。
创新,总是会在行动中变化的
今年年初,在我的合伙人一再坚持下,我们开始做一件完全没有收益的尝试“读书漂流”。尽管我知道他的初衷是将一位朋友提出的一直想做但是没有做的想法付诸实践,用尝试去探索,尽管我知道他对于“读书漂流”的理解和期待并不只是浮于表面常见的形式,他有他的假设想要通过行动后的反馈去验证;但是,按照以往我的思路,我还是并不看好这件事的。原因很简单,“读书漂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甚至简直有点“过时”,而且以往的案例里都并看不出什么收益空间,看起来传播速度又慢又难管理,总之实在想象不出做这件事有什么好处。然而由于他的坚持,我们还是去做了。但做着做着,我们发现,冒出来了一些新的创意——比如,是否从图书排版和出版的时候就可以设计成一种给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读的书?是否可以设计一些能给大家更好地进展读书漂流用的配套文具?……
有些事,做之后出现的变化,和做之前的设想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没有开启行动,那么后面的故事,永远都不会发生。这才是真正的“用行动力开启创新”。
而当你用行动开始做任何的事后,你会发现,光有“创新”的点子,又远远不够了;我们需要的,可能甚至是能够不断地调整、适应甚至预测变化的能力。如果在一个你以为是“将来”的地方做了大规模的需要时间成本才能看出收效的投资,而市场方向稍后就变化了,你已经很难转向了。
这个时候的“做与不做”,就已经不是新不新鲜的层次了。
海懿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