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中国元宵,中国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春节最后一个节日高潮。古人闹元宵,灯海汹涌,车水马龙,满地尽是挤掉的珠宝首饰!今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耍龙灯……依旧好不热闹!在名家铺展的元宵画卷里再流连一番,年,就过完了,家,还要常回去,孝别等,爱别迟。
5:40
听元宵
来自央视新闻
配乐/花好月圆夜&鲍蕙荞 - 彩云追月
老舍
元宵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沈从文
元宵主要在观灯。
元宵主要在观灯。观灯成为一种制度,似乎《荆楚岁时记》中就提起过,比较具体的记载,实起始于唐初,发展于两宋,来源则出于汉代。灯事迟早不一,有的由十四到十六,有的又由十五到十九。“灯市”得名并扩大作用,也是从宋代起始。
论灯景壮丽,过去多以为无过唐宋。观灯有“灯市”,唐人笔记虽记载过,正式举行还是从北宋汴梁起始,南宋临安续有发展,明代则集中在北京东华门大街以东八面槽一带。
从《东京梦华录》和其他记述,得知宋代灯市计五天,由十五到十九。事先必搭一座高达数丈的“鳌山灯棚”,上面布置各种灯彩,燃灯数万盏。封建皇帝到这一天,照例坐了一顶敞轿,由几个亲信太监抬着,倒退行进,名叫“鹁鸽旋”,便于四面看人观灯。又或叫几个游人上前,打发一点酒食,旧戏中常用的“金杯赐酒”即由之而来。
上海豫园元宵节
宋人笔记同时还记下许多灯彩名目,“琉璃灯”可说是新品种,不仅在富贵人家出现,商店中也起始用它来招引主顾,光如满月。“万眼罗”则用红白纱罗拼凑而成。
至于灯棚和各种灯球的式样,有《宋人观灯图》和《宋人百子闹元宵图》,还为我们留下些形象材料。由此得知,明清以来,反映到画幅上如《金瓶梅》《宣和遗事》和《水浒传》插图中种种灯景,和其他工艺品——特别是保留到明清锦绣图案中,百十种极其精美好看旁缀珠玉流苏的多面球灯,基本上大都还是宋代传下来的式样。
明朝宫廷元宵图景《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配图出自国家博物馆
另外,画幅上许多种鱼、龙、鹤、凤、巧作灯、儿童竹马灯、在地下旋转不停的滚灯,也由宋代传来。
宋代“琉璃灯”和“万眼罗”,明代的“金鱼注水灯”,和用千百蛋壳做成的巧作灯,用冰琢成的冰灯,式样作法虽已难详悉,至于明代有代表性实用新品种,“明角灯”和“料丝灯”,实物在故宫还有遗存的。
吴承恩
唐僧师徒流连灯海。
三五良宵节,上元春色和。花灯悬闹市,齐唱太平歌。又见那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那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这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灯映月,增一倍光辉;月照灯,添十分灿烂。观不尽铁锁星桥,看不了灯花火树。
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
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青狮灯、白象灯,灯架高檠。
虾儿灯、鳖儿灯,棚前高弄;羊儿灯、兔儿灯,檐下精神。
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虎儿灯、马儿灯,同走同行。
仙鹤灯、白鹿灯,寿星骑坐;金鱼灯、长鲸灯,李白高乘。
鳌山灯,神仙聚会;走马灯,武将交锋。万千家灯火楼台,十数里云烟世界。
那壁厢,索琅琅玉韂飞来;这壁厢,毂辘辘香车辇过。看那红妆楼上,倚着栏,隔着帘,并着肩,携着手,双双美女贪欢;绿水桥边,闹吵吵,锦簇簇,醉醺醺,笑呵呵,对对游人戏彩。满城中箫鼓喧哗,彻夜里笙歌不断。
江西元宵闹龙灯
有诗为证。诗曰:锦绣场中唱彩莲,太平境内簇人烟。灯明月皎元宵夜,雨顺风调大有年。此时正是金吾不禁,乱烘烘的无数人烟,有那跳舞的,髦跷的,装鬼的,骑象的,东一攒,西一簇,看之不尽。
冰心
自己拥有三盏灯,神气得很!
那时代的风俗,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禁止屠宰的。因此,母亲在过年前,就买些肘子、猪蹄、鸡、鸭之类煮好,用酱油、红糟和许多佐料,腌起来塞在大坛子里,还磨好多糯米水粉,做红白年糕。这些十分好吃的东西,我们都一直吃到元宵节!
我们老家在福州市南后街。福州的风俗,元宵节小孩子玩的灯,都是外婆家送的。福州方言,“灯”与“丁”同音,“添丁”是句吉利话,因此,外婆家送给我们姐弟四人的是五盏灯!
我的弟弟们比我小得多,他们还不大会玩,我这时就占了便宜,我墙上挂的是“三英战吕布”的走马灯,一手提着一盏眼睛能动的金鱼灯,一手拉着会在地上走的兔儿灯,觉得自己神气得很。
余秋雨
元宵节是个“叛逆的节日”。
我一直以为元宵节只是年的结束,却不知还有这么多的含义。这是个狂欢的节日,是个释放的节日,也是个“情人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都是古人在描述元宵节时留下的诗词。
春节是个制约的节,而元宵节是个叛逆的节日,是个年轻人的节日。春节时合家团聚,作为子女在家孝敬父母,但在元宵节,年轻人走出去,在热闹当中寻找那种高雅,那种美丽。
长沙橘子洲烟火
余光中
我们的“情人节”就是今天。
上海城隍庙元宵节
在西方,人家的情人节是2月14日,我们的情人节就是今天——元宵节。我们的诗词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多么浪漫!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中描写的元宵夜情侣们相会的词句极其美好,堪称千古佳句。其实在古代,好多文人墨客都讲过过元宵节的心情。比如“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就是唐伯虎的诗句。黑夜来临,本是日落而息、倒头酣睡的时候,但元宵之时,人们却有不眠不休的兴致。这兴致高昂,落在一个“乐”字上,由乐发声,正要“开口笑”。
启程,家又远了。
春节期间,虽然相聚时间很短,但渴望儿女团聚的老人们,真真切切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节后,儿女们突然“大撤离”,瞬间将老人们刚刚筑起的美梦打破……
孝别等,爱别迟,再忙,也要多关心父母,哪怕打个电话。
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春节最后一个节日高潮。古人闹元宵,灯海汹涌,车水马龙,满地尽是挤掉的珠宝首饰!今日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耍龙灯……依旧好不热闹!在名家铺展的元宵画卷里再流连一番,年,就过完了,家,还要常回去,孝别等,爱别迟。
5:40
听元宵
来自央视新闻
配乐/花好月圆夜&鲍蕙荞 - 彩云追月
老舍
元宵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沈从文
元宵主要在观灯。
元宵主要在观灯。观灯成为一种制度,似乎《荆楚岁时记》中就提起过,比较具体的记载,实起始于唐初,发展于两宋,来源则出于汉代。灯事迟早不一,有的由十四到十六,有的又由十五到十九。“灯市”得名并扩大作用,也是从宋代起始。
论灯景壮丽,过去多以为无过唐宋。观灯有“灯市”,唐人笔记虽记载过,正式举行还是从北宋汴梁起始,南宋临安续有发展,明代则集中在北京东华门大街以东八面槽一带。
从《东京梦华录》和其他记述,得知宋代灯市计五天,由十五到十九。事先必搭一座高达数丈的“鳌山灯棚”,上面布置各种灯彩,燃灯数万盏。封建皇帝到这一天,照例坐了一顶敞轿,由几个亲信太监抬着,倒退行进,名叫“鹁鸽旋”,便于四面看人观灯。又或叫几个游人上前,打发一点酒食,旧戏中常用的“金杯赐酒”即由之而来。
上海豫园元宵节
宋人笔记同时还记下许多灯彩名目,“琉璃灯”可说是新品种,不仅在富贵人家出现,商店中也起始用它来招引主顾,光如满月。“万眼罗”则用红白纱罗拼凑而成。
至于灯棚和各种灯球的式样,有《宋人观灯图》和《宋人百子闹元宵图》,还为我们留下些形象材料。由此得知,明清以来,反映到画幅上如《金瓶梅》《宣和遗事》和《水浒传》插图中种种灯景,和其他工艺品——特别是保留到明清锦绣图案中,百十种极其精美好看旁缀珠玉流苏的多面球灯,基本上大都还是宋代传下来的式样。
明朝宫廷元宵图景《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配图出自国家博物馆
另外,画幅上许多种鱼、龙、鹤、凤、巧作灯、儿童竹马灯、在地下旋转不停的滚灯,也由宋代传来。
宋代“琉璃灯”和“万眼罗”,明代的“金鱼注水灯”,和用千百蛋壳做成的巧作灯,用冰琢成的冰灯,式样作法虽已难详悉,至于明代有代表性实用新品种,“明角灯”和“料丝灯”,实物在故宫还有遗存的。
吴承恩
唐僧师徒流连灯海。
三五良宵节,上元春色和。花灯悬闹市,齐唱太平歌。又见那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那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这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灯映月,增一倍光辉;月照灯,添十分灿烂。观不尽铁锁星桥,看不了灯花火树。
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
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青狮灯、白象灯,灯架高檠。
虾儿灯、鳖儿灯,棚前高弄;羊儿灯、兔儿灯,檐下精神。
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虎儿灯、马儿灯,同走同行。
仙鹤灯、白鹿灯,寿星骑坐;金鱼灯、长鲸灯,李白高乘。
鳌山灯,神仙聚会;走马灯,武将交锋。万千家灯火楼台,十数里云烟世界。
那壁厢,索琅琅玉韂飞来;这壁厢,毂辘辘香车辇过。看那红妆楼上,倚着栏,隔着帘,并着肩,携着手,双双美女贪欢;绿水桥边,闹吵吵,锦簇簇,醉醺醺,笑呵呵,对对游人戏彩。满城中箫鼓喧哗,彻夜里笙歌不断。
江西元宵闹龙灯
有诗为证。诗曰:锦绣场中唱彩莲,太平境内簇人烟。灯明月皎元宵夜,雨顺风调大有年。此时正是金吾不禁,乱烘烘的无数人烟,有那跳舞的,髦跷的,装鬼的,骑象的,东一攒,西一簇,看之不尽。
冰心
自己拥有三盏灯,神气得很!
那时代的风俗,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禁止屠宰的。因此,母亲在过年前,就买些肘子、猪蹄、鸡、鸭之类煮好,用酱油、红糟和许多佐料,腌起来塞在大坛子里,还磨好多糯米水粉,做红白年糕。这些十分好吃的东西,我们都一直吃到元宵节!
我们老家在福州市南后街。福州的风俗,元宵节小孩子玩的灯,都是外婆家送的。福州方言,“灯”与“丁”同音,“添丁”是句吉利话,因此,外婆家送给我们姐弟四人的是五盏灯!
我的弟弟们比我小得多,他们还不大会玩,我这时就占了便宜,我墙上挂的是“三英战吕布”的走马灯,一手提着一盏眼睛能动的金鱼灯,一手拉着会在地上走的兔儿灯,觉得自己神气得很。
余秋雨
元宵节是个“叛逆的节日”。
我一直以为元宵节只是年的结束,却不知还有这么多的含义。这是个狂欢的节日,是个释放的节日,也是个“情人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都是古人在描述元宵节时留下的诗词。
春节是个制约的节,而元宵节是个叛逆的节日,是个年轻人的节日。春节时合家团聚,作为子女在家孝敬父母,但在元宵节,年轻人走出去,在热闹当中寻找那种高雅,那种美丽。
长沙橘子洲烟火
余光中
我们的“情人节”就是今天。
上海城隍庙元宵节
在西方,人家的情人节是2月14日,我们的情人节就是今天——元宵节。我们的诗词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多么浪漫!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中描写的元宵夜情侣们相会的词句极其美好,堪称千古佳句。其实在古代,好多文人墨客都讲过过元宵节的心情。比如“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就是唐伯虎的诗句。黑夜来临,本是日落而息、倒头酣睡的时候,但元宵之时,人们却有不眠不休的兴致。这兴致高昂,落在一个“乐”字上,由乐发声,正要“开口笑”。
启程,家又远了。
春节期间,虽然相聚时间很短,但渴望儿女团聚的老人们,真真切切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节后,儿女们突然“大撤离”,瞬间将老人们刚刚筑起的美梦打破……
孝别等,爱别迟,再忙,也要多关心父母,哪怕打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