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我来到了美丽的河师大校园,参加了河南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短短的十天时间弹指而过。收获颇丰,感慨良多。
首先谈谈本次培训的课程安排,不仅有来自省内外的专家,中原名师,也有来自基层教研员和一线的优秀教师;课程内容安排也是丰富多彩,有专家授课,也有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展示培训方案;除了在校园的课程以外,听完了河师大专家刘凤山教授的《汉字与书法文化》的报告之后,走进国家文字博物馆真切感受中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课程安排如此丰富,足见河南师范大学的教师团队对本次培训的用心。
印象最深的是来自荥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邓明霞老师在《设计让老师爱上培训的课程》中讲到了培训师的课程起码应该具备三“有”:即有料、有型、有趣,并传授给我们“写作是我们的利刃”、“课程是我们的战袍”、“专业是我们的尊严”的方法。邓老师的三个半小时的分享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写作的魅力。只有写作,才能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职场话语权,用写作来深化以及原有的认知,用写作提炼自己建构的特点,用写作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用写作促进自己阅读的内化。邓老师最后深情的说:“写作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法宝,写作是对阅读的总结消化,梳理提升,如果持续经历这个过程,每次一点不觉得,过段时间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曾经的自己甩开一大截。”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白皛老师主讲的是《古诗词教学策略》,白老师从古诗词教学的现状谈到诗词吟诵的必要性,并结合诗词教学案例绘声绘色的讲述了诗词吟诵的方式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诗词吟诵魅力。叶嘉莹先生说:“声音给人一种直接的感动的力量!”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诗词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诗歌是诗人心发感动的产物,作为语文老师,正确引导学生诗词吟诵责无旁贷。
30日上午新乡市语文教研员刘萍萍的讲座《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更让人震撼,刘老师一身干练的运动休闲装颇具亲和力,真不敢相信她已有32年的教龄。不得不说刘老师真是教育中的拼命三娘,她可以从下午三点一直评课到晚上十点,令人佩服!刘老师设计的课堂观察是那样细致入微,刘老师从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谈起,即“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和“怎么样”,从这四个维度进行课堂观察,并且细致列举了从68个点来进行课堂观察。尤其是刘老师讲到她评课的开场白“优点不再说了,下面我们直接说问题……”,爆出了我们平时听评课时“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不足。试想,如果我们平时的听评课也像刘老师一样认真犀利,那么我们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下的成长将会指日可待!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时时刻刻在想,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听完刘老师的课茅塞顿开,那就是收获一定是原有基础上的再提升,小学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即读书和写字)。也许当很多年过去后,我们教授给孩子们的知识早已被忘记,对他们有用的只剩下能力和习惯。
每位专家的讲授都是那么精彩,专业,精准,课堂上滔滔不绝,教学课例信手拈来,文化积淀如此深厚,绝非一朝一夕的形成,而是千锤百炼的磨砺。十天来受益匪浅,再一次体验了大学生活,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仁们和我们可敬可亲的班主任任文香老师,感谢河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团队的精心准备和暖心关怀,一年好景,感谢橙黄橘绿之时我们的遇见。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心若绽放,清风自来。背起行囊,返回家乡,行走幸福的教育之路上,把本次学到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去,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