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末带宝宝去妹妹家玩儿,爸爸妈妈都在,好久不见,爸爸到市场上买了好些菜,我们在客厅聊天玩耍时,他一个人在厨房忙活。终于开饭了,大家围着餐桌做坐下来,才发现爸爸张罗了一桌子好菜。
不过仔细一看,有两盘一模一样的黄豆芽炒肉,就是说,爸爸把同样一道菜做了很多,分在两个盘子。妹妹说:“我们是希望菜的品种多一点儿,每样菜少一点儿。爸爸是把一道菜做得多点儿,看起来菜很多。”我笑了笑,没说话。如果在一两年前,我肯定会和妹妹一样,觉得爸爸这样做菜不合理,不符合所谓的营养搭配,甚至还会自以为是地要求爸爸以后不要再这样炒菜。
但是时间改变了我。我笑了笑,没说话,不是怕说多了惹爸爸不开心,而是真心觉得能有一桌子现成的饭菜,已经很幸福了。这两年,我并没有经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无非是寻常百姓的生活小事——爸爸妈妈去帮弟弟带孩子,没人帮忙照顾宝宝。一开始,我可以一边上班一边早晚接送她上幼儿园,等宝宝上了小学,小学奇怪的作息让我们乱了分寸:早上八点前到校,上午十点半放学;下午三点前到校,下午四点多放学。不忍心把宝宝送到各种大大小小无证经营的午托部,无奈,我只好辞了职,在家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简简单单的九个字,却是平日里无尽的劳作。光饮食方面,每天要做三顿饭,饭后要刷锅碗瓢盆,这是最基本的。哪怕身体偶有不适,也要硬撑着把饭做好。哪怕有时心里烦透了,然而孩子一放学回到家,又乖乖跑去厨房做饭。
正是每天被做饭所累,才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做饭的辛苦,才能懂得爸爸每天做饭的不易。也正是爸爸热情的照顾,让我能喘口气、偷个懒,让我明白不须劳动就可以吃到现成的饭,是一种幸福,一种需要珍惜和感谢的幸福。
2.
生活的不易不仅让我们更懂得体谅别人,更多时候,亲身经历过不易或痛苦的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他们的心更加的柔软,他们也比一般人更容易伸出援手。
一位朋友跟我说过一段这样的往事。刚上大学时,周末她和室友们出去玩耍,不小心和大家走散了,傍晚时分又不幸坐错了公交车,到了人生地不熟的郊区。和室友走散时她的包在室友身上,到郊区时她已身无分文,那时她还没有手机,郊区一片荒凉,也没有公用电话。她一个女孩子,凭着直觉和常识,守在公交站,向准备坐车的人求助。她遇到了白领模样的人,遇到了衣着体面的妇人。有的人一见到她走上前来,就逃到一边去了。有的人听她一开口,就面无表情地走开了。有的人好不容易听她说完,冷冷的说了一句“你自己想办法吧”。
天色已晚,她没有办法,只好沿着公交车来的方向,朝不知道在哪里的学校走去。不知道走了多远,路边有一个小卖铺,她走进去,惊喜地发现里边有公用电话,她激动地向小卖铺的主人,一个满脸皱纹的老爷爷,说自己迷路了,希望能借用一下电话,让室友们来接她,再把电话费给这个老爷爷。谁知道老爷爷二话没说,让她赶紧打电话,还拿出十块钱,让她赶紧坐公交回去。
第二个周末,她在室友的陪伴下,找到那个小卖铺,把钱还给老爷爷。白天光线充足,她才发现小卖铺破败不堪,老爷爷也衣衫破烂,小卖铺的里间,还躺着一个瘫痪的老奶奶。这十块钱,对老爷爷来说,绝对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忽略不计的,然而在别人遇到困难,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拿出来,去帮助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甚至他在拿出这十块钱时,心里压根没想着别人会还回来。
3.
朋友说得眼眶红了,我也听得眼眶红了。想起宝宝更小的时候,我们在上海。每次带宝宝乘地铁,地铁上都塞得像沙丁鱼罐头,然而几乎每次都有人给我们让座,十次有九次都是上海本地的老阿姨和老爷叔。也许他们正是带孙辈的年龄,比别人更知道带孩子外出的不易吧。也因为此,每次有朋友跟我说起上海人的种种不是,我都要说一说在地铁上被让座的往事。每个地方的人都有好有坏,一杆子打死一群人,从来都不是明智之举。
说回公共交通,在地铁和公交车上,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稍年长的女性更容易给孕妇让座。也许正是经历过过同样的不易,才会更体谅别人吧。
我有一位亲戚,从小生活优渥,求学、求职路上有家人相助,一路非常顺利,可以说从没为什么事情发过愁,三十多岁了还是保持孩童的天真,喜欢小孩子,喜欢小动物。她的故事一度让我有一种错觉,以为用爱和富足养大、躲过生活磨难的人,才能保有一颗柔软的心。然而生活让我一次次看到,很多经历过磨难的人,有一颗更柔软的心,他们更加体谅别人,更加无私助人,不管自己宽裕与否。
这种善良,像磨砺过的珍珠,熠熠生辉,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