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余华的《活着》,很长一大段都是铺垫,那个年代作者到处搜集故事还是蛮艰辛的,不像现在打开电脑就能搜罗到各式各样的人物经历,所以现在写作起来也就相对容易的多了。
谁的人生没有过绝望?
虽然故事的来源比较辛苦,但作者也没有草草对待,文中一些细腻文字的描写,看者落泪,闻者心伤,坐在地铁上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眼角的泪珠都快挂不住了,频频拿纸巾擦拭,虽然余老的文中并没有过多地使用比较凄惨的名词,但包含的感情却一丝不缺,这就是大家的文风啊。
在我们读者看来,徐福贵的一人怎一个惨字了得:少年不学无术、青年输光家产、儿子未成年就惨死、女儿因病成为哑巴还因生娃死在手术台上、老婆一生没享什么福就撒手而去、女婿死在工地上,唯一留下的外孙也被豆子撑死了。大多数人活在这一世的目标就是祖祖辈辈兴旺起来,可徐富贵却无后了,这个时候的他一定看开了什么,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也就不惧苍天能奈我何。
开头的场景就已经是多年后的富贵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牵着一头牛在耕地,迎着阳光、吹着暖风,所有的平淡和后期的人生转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形中为徐福贵的一生增添一份悲凉色彩。
活着究竟为了什么?
《活着》一书通篇都在引发读者思考一个问题:活着为了什么?这是堪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哲学境界的一种自问。有时候我很害怕死去,我害怕我死后被烧掉时候我感受不到的疼痛,还有地下世界黑洞洞的孤单。
有一次我曾梦到我体验死亡的场景,我闭着眼睛,入殓师帮我画好了妆容,穿好了衣服和鞋子,就连发型也都细心地用发胶固定住了,可是梦里的我不敢看镜子,我害怕我死后的模样,在梦里即将下葬的时候,我还是拼命地在心里呐喊:我不想体验死亡了!
可是没有人听见我说话,每个人的动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真的要和这个世界永别了,心里居然很平静。幸好我的闹钟此时响了起来,把我拉回了现实,梦里这一次半真半假地感受死亡,让我对现实世界又多了一份珍惜。
还好我们还活着!
还是活着好啊,这样我还能吃火锅和小龙虾,我还能和我的爸爸妈妈吵架拌嘴,我还能和我的兄弟姐妹一起谈论职业发展,我还能和我爱的人走遍所有的风景,我还能和同事讨论如何应对上司的刁难,我还能每个月焦急地等待发工资的那一天……是啊,活着有苦也有甜,可这正是人生最美妙的感受,很感谢自己能够感受到这个真实的世界。
有一句俏皮话是说“这个世界是快乐和痛苦并行的,只不过一部分人只负责快乐,一部分人只负责痛苦。”多么扎心又现实的写照,可我们依然要微笑着生活,因为我们背负了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责任:对父母养老的责任,对子女养育的责任,对国家兴旺的责任,对社会传承的责任……这些责任就像一道道围墙,即固定了我们人生的形态,也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
《活着》这本书,有的人看到了一个故事,有的人看到了一个人生,有的人看到了一种责任,有的人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而你又看到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