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舒在写作
记得前两日的中秋佳节,天气还泛着阵阵暑气,不曾想为何还有人悲伤诉秋了。当时,听着觉得还不以为然。虽说立秋有些时日,但是季节还是透着夏暑的热气,早晚有些许凉意,半天的大部分的时间还是燥热的很。
今晨起,一场秋雨刚过,其实说实话,并未觉得寒冷,或者不适,但是近乎感冒的边缘了。不由得心中凉薄,岁月轻转的脚步,从来不为任何人事,停留半分。你还沉浸在热烈的暑夏里,还没回过神来,秋便与你悄然相拥,并留下它缠绵缱绻的痕迹。
思绪也被这一阵阵秋风带到儿时初秋的院间菜园,凉意袭人的晚间庭院,低矮房屋中温暖的午后…….
儿时初秋的记忆
小时候父母迫于生活压力的关系,无法照顾年幼的弟弟和我。于是,将我和弟弟送到外婆家居住。我们便开始一段不算孤独的留守儿童的生活。
我和弟弟最爱去外婆家的菜园子和庭院的葡萄架下玩耍,那是我们共享的快乐田园。
外婆家坐落在浓密的松树林里,村里的房屋倚傍地势高低错落的三口水塘面对面并列而建,每家都有独立的农家小院子。
记忆中外婆家的菜园子特别大,供应着一家日常所有的蔬菜需求。院子两侧各一片菜园地,种着应季的瓜果蔬菜,左手边菜园里面有朝天椒,西红柿,黄瓜,茄子,韭菜,香瓜和西瓜等等。偏房的墙角根还种了爬藤的苦瓜和丝瓜。外公最爱的“四饼”南瓜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通向偏房的墙边种了一颗葡萄树,架子沿着墙边搭起来,藤蔓顺势而长。
右手边靠近院墙的地方圈出一块单独种上了---白花菜,家乡特有的一种蔬菜。
康熙《安陆县志》记载:"白花菜:夏月开小白花,可为齑,香味绝胜,有红梗白梗两种,红梗尤美,他处皆不及亦土性异也。”家乡各地均产,老人常说以府河、漳水两岸味道最为纯正。
外婆说:这块菜园地,土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适合种它,每年都要在这里种上两批。
播种、定苗、追肥、病虫防治、采收、留种、加工和贮藏,便是白花菜的由生长到升华的过程。
和外婆一起腌制白花菜
跟在外婆的身后忙活几个月,院子的白花菜终于到了采收的时期。晨起提了小竹篓跟外婆来到院子里采收白花菜了。
外婆是经验在手的老行家,不时说到:“白花菜要分批摘。当主枝而的花朵儿刚冒尖儿就是采摘的时候,采早了菜没了香味,也影响产量,采晚了茎秆木质化了,影响口感。一般每天上午露水干后最好。”
采摘后的白花菜我和外婆分工合作,一根根的挑拣,精心筛选,留下的都是茎秆清脆,枝叶翠绿完好的,清洗赶紧备用。
接下来便是一个严肃的大工程:和外婆一起腌制白花菜。
凉意袭人的晚间庭院,只有幽幽的月光映衬着匆匆成长的葡萄架。
白天我提前将家里闲置的瓶瓶罐罐用热水清洗干净,倒置在干净的布上晾干。外婆拿着案板跟菜盆来到小院中间,搭好台面边开始切菜了。
白花菜不能鲜食,需要经腌制后食用。外婆将采收回的枝梗整株用水洗干净,捞出水摊晾放置,等到枝叶上的水干后切碎,边轻揉边加盐,一直到有水溢出,菜色变为深绿色就可以封装啦。暗绿色的菜汁水可是神奇的催化剂。等到封装时要隔绝空气,将多余的菜汁水没过菜面,就可以好好的保存了。
一罐罐装满白花菜的小罐子,满满的胜利感。
外婆说,等到了过年拿出一盘跟腊肉一起炒,可香了。
听说冬天又可以白花吃到白花菜,别提多开心了。
外婆菜”陪伴我长大
上小学那会儿,外婆担心我和弟弟挑食,不爱吃学校食堂的“大锅饭”,没油水,也不耐饿。便经常偷偷往我和弟弟的书包里面,塞一瓶百花菜炒猪肉,经过高温热油爆炒过的干红辣椒,让咸香的腌菜多了一层火辣的舌尖味道。冬天的一时候,午饭时刻能吃上一口,浑身边充满了热流,寒意全无。
冬天冷了,家里有鸡蛋的话,外婆也会换着法儿的做着白花菜给我们吃,有白花菜煎鸡蛋饼,酸辣白花菜煮鲫鱼,白花菜干煸腊肉,白花菜凉拌皮蛋,白花菜炒饭等等。
后来,上初中之后,开始寄宿生活,基本上一周才能回家一次。每个星期,外婆都会把准备好的白花菜塞进我的书包,让我好在学校好好吃饭,照顾好自己。
再后来高中之后,便是一月才回家一次。
后来,妈妈在我高三那年回来陪读。
记得,我生日那天(十月初十)妈妈问我想吃什么菜,妈妈做给你吃。我脱口而出:“想吃外婆腌制的白花菜。”
妈妈笑了笑,果然还是外婆疼你,知道喜欢这个味儿,上周来看你,你上学在没有见到你,就把腌好的三罐留下了。
清楚的记得那是,那天中午当妈妈把咸辣鲜香四溢的白花菜炒肉端上桌子时,我的眼眶红了。那是积攒在内心深处的心灵触动,我感谢我的外婆,悉心照顾了我们六年。这六年不曾让我和弟弟感觉到孤独,让我们像其他家的孩子一样有人疼有人爱。
从前,只觉得秋是一个成熟与收获的季节,从不曾注意秋亦是一个冷静与反思的季节。就像果实回馈花朵的灿烂与娇艳,秋叶回馈大地的萌蘖与勃发。人生行至“初秋”,更要开始回馈亲人,生活的赠予。
咸辣鲜香秋滋味,最是人间难忘情!
吾愿:“常怀感恩之心,常念赠予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