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肺源性心脏病的几点体会
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大都由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而来,其次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矽肺和胸廓畸形,胸膜增厚等也可引起。祖国医学根据本病长期咳嗽、痰多、气急、心悸,浮肿等临床表现,把它归纳属于“喘咳”、“痰饮”、“喘肿”范围。
一、病因、病机
本病虽在心肺,但与脾肾有密切关系,心主血、肺主气、气为血帅,血随气行。由于久咳肺气受伤,导滞心血循行不畅,患者多面色灰暗,唇舌青紫,是为气伤血郁之证。另一方面,肺虚不复,日久必然影响脾和肾的功能,脾主运化,肾主水液,脾肾之气衰则水温不化,痰饮内蓄,水气凌心则心悸;水气上逆则喘咳,水溢肌肤则浮肿;肾气虚摄纳无权则喘促不能平卧,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不纳气,则气不归元”,因之肺心病的辨证多见脾肾无气虚衰,应用补益脾肾、摄纳无气方药,往往受到一定疗效。
从中医“八纲”辨证,本病虽以虚证为主,但每虚实互见,标本同病,心肺脾肾等脏器功能衰退是“本”,痰涎水湿内停是标“,临床所见,以气虚、阳虚为多,后期也有气阴两虚,纯属阴虚者为少见。
二、防治
做好慢性呼吸道疾患的预防哈治疗,对预防肺心病有积极的意义。
呼吸道疾患的主要证候是咳嗽,它是机体的一种反射功能,它既可防止外界异物进入气管,又能排出气管分泌物“痰涎“,导滞咳嗽的原因很多,中医分为内伤、外感两类。外感咳嗽是因感受六淫之邪。特别是感受风邪和寒邪后,气管内痰涎分泌增多。如不及早咯出,蓄积过多,可造成呼吸不畅,甚至气急。对咳嗽、我不主张早用止咳剂,例如梨膏、枇杷膏等。过早用止咳剂,咳嗽会迁延不愈,但在外邪已清,咳仍不止的情况下,可适当地用一些。无论外因和内因引起的咳嗽,都必须从原因上来治疗,这就是”治病必求其本“的道理。祖国医学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治疗本病是无论已发未发,都必须“标本兼顾”,已发病人重点放在治标上,解决“痰湿水饮”,因为“痰湿水饮”阻塞气道,可以是肺气升降窒息心血循行失常,心理负担过重,日久导致心力衰退。因此,治疗上增强心力固然重要,但即时祛除痰饮,改善心肺的呼吸循环,症状往往可获得缓解,从中医理论来说:“肺心”病患者,一般正气都虚,在宣肺祛痰是可参用一定比例的扶正药,才不致形成“邪去正伤”,在缓解期间积极治本,增强正气抗病能力,减少本病的发作时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要强调重视“六淫外感”对咳嗽的关系(包括感染)?因为外感咳嗽,临床最常见,肺心病前期的慢性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绝大多数由于感受了外邪,失去宣达,或者反复感冒,是气管组织长期分泌痰涎,不能恢复,所以我认为抓好防治慢性咳嗽,勿使形成肺气肿,是防治本病的一个主要环节。
此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多接触新鲜空气来配合药物治疗,对防治本病提高疗效亦有一定的作用。
三、用药
《金匮要略》痰使咳嗽篇的几张方剂,可以作为肺心病发作时随证加减的基本方。
“苓桂术甘汤”是治痰饮的正发法,还有“苓桂味草汤”前者适用于痰湿内盛,后者适用于肾气不纳。如喘咳、呕吐、小溲不利者可用茯苓泽泻汤,本方即获桂术甘加生姜、泽泻两味,增强了利水蠲饮的作用。此外,“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治水饮内蓄,冲气上逆而致咳嗽痰多,心悸气促而兼浮肿者,方用茯苓利水。细辛、干姜、半夏温化痰饮;五味子纳气(干姜、五味同用,一散一饮,相辅相成);杏仁宣肺利气;甘草祛痰调和诸药。
上述方剂加减方法:气虚克加党参。汗多多黄芪,白芍。紫绀加当归,丹参,红花。阳虚加附子,尿少浮肿加防已、川椒目、车前子,体质尚好,痰浊盛者加葶历子、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便秘而有热性症状者,减少细辛、干姜用量,加生大黄(即《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夏仁黄汤)。阳虚水饮泛滥者可用真武汤加减。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麦门冬汤加减。此外,控制感染亦非常重要,本病每因继发感染形成病情恶化。现代医学控制感染的药物较多,中药方面可以采用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等方剂,选加鱼腥草、蒲公英、草河车、大青叶、野菊花、前胡、制蚕,蝉衣、芦根等对继发感染有良好作用。
肺心病患者平时呼吸道分泌增多,要保持气管呼吸道通畅,可以随证选用祛痰宁嗽药,如桔梗、甘草、远志、半夏、括蒌皮、白前、紫苑、百部、枇杷叶、欵冬花、莱菔子、苏子、白芥子等。
本病在缓解期,必须进行“扶正固本“,根据患者体质,采用补肺益气、滋肾温阳、脾肾同调,或肺肾兼顾等法。可选用六君子丸(补气健脾)、金水六君子丸(肺脾肾同调),金匮肾气丸(温肾化饮),河车大造丸(滋肾培元),七味都气丸(滋肾纳气),人参固本丸(滋补肺肾)、玉屏风丸(益气固表),而陈丸(化痰湿)等,在扶正培本之外,当参用化痰利气健胃之品,以“虚实兼顾,标本同治”。
此外,前人还应用补血行血药以治喘逆。如《神农本经》关于当归的主治,第一句就是“主咳逆上气”。当归是血分要药,为什么前人总结它能治咳逆上气呢?远咳逆上气很可能是指心肺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咳嗽气喘证候,后代医籍中,治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