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纪录片《苏东坡》,画面富有诗意,制作精美,故事很走心,最喜那首《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于是忍不住看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拿起书便放不下了,酣畅淋漓,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东坡的温暖、有趣、豁达、乐观、“元气淋漓,富有生机”……让人欢喜,不愧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
读了几遍之后,不禁想:如果那会有简书,这个“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肯定是简书的大咖,而他能获得的赞赏必能让他安然度过那些原本颠沛流离的日子。
一、学霸,与神仙做同学
有个“睡在我上铺的神仙”——
东坡先生6岁入学,“那副绝顶聪明的幼小头脑,很快就显露出来。在那么多的学童中,苏东坡和另外一个学生是最受老师夸奖的。”这“另外一个学生”真的很牛,很妙,确实做得起东坡先生“上铺的兄弟”,“那个学生是陈太初,后来也考中科举,但是出家做了道士,一心求道成仙去了。陈太初在晚年时,一直准备白昼飞升。一天,他去拜访一个朋友,朋友给他食物金钱。他出门之后,把那食物金钱全散与穷人,自己在门外盘膝打坐,在不食人间烟火之下,就准备脱离此红尘扰攘的人间世。几天之后,他呼吸了最后一口气就不动弹。那位朋友叫仆人把他的尸体移走。但是当时正是新年元旦,在一年如此吉祥的日子,仆人们不愿去搬运尸体。但是死人说了话:“没关系,我可以自己搬运。”他立起身来,自己走到野外,在一个更为舒适的地方死去。这就是一般所谓道家修炼之士的‘白昼飞升’。”也是妙人一个,若搞个同学聚会,这经历一写,放简书上,可以在首页显摆三天三夜。
把大咖拍在沙滩上——
二十岁赶考,与弟弟优等得中,“苏东坡的文章,后来欧阳修传给同辈观看,激赏数日。那篇文章论的是为政的宽与简,这正是苏东坡基本的政治哲学。不过,不幸有一个误会。欧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为了避免招人批评,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二卷,结果苏东坡那次考试是名列第二。在仁宗嘉祐二年(一〇五七)四月八日,苏东坡考中,在四月十四日,他那时才二十岁,成为进士,在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得到此项荣誉,于是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学霸辈出的年代,要做学霸中的学霸,还要和大咖成为朋友。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世事都不可能圆满,抱残守缺,误会也很美。
书中提到:据说欧阳修一天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他的话果然应验,因为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然无人再谈论欧阳修,大家都谈论苏东坡。他的著作在遭朝廷禁阅之时,有人还暗中偷读呢。
如果放简书上呢?
二、职场励志大咖
苏东坡是因为“乌台诗案”入狱,之后遭遇多次贬谪,可谓仕途坎坷,有如此遭遇深处逆境将平困潦倒的生活过得兴趣盎然的,他不是第一个,但他却是做得最淋漓尽致的那个。
他怕过,怕连累朋友,怕给弟弟招致麻烦,“乌台诗案”被捕时曾想投江自尽,但拥有老板级(皇帝)和老板他妈级(皇太后)的粉丝的东坡,一次又一次以其才华度过职场难关,在狱中写的两首诀别诗,让他得以判得很轻,遇国丧大赦,仍被被污蔑,然其老板坚信其忠诚,旧年除夕,苏东坡被释出狱,在监中共度过四个月又二十天。出了东城街北面的监狱大门,他停了一会儿,用鼻子嗅了嗅空气,感觉到微风吹到脸上的快乐,在喜鹊唧喳啼叫声中,看见行人在街上骑马而过。他真是积习难改,当天又写了两首诗。诗里说:
“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一首诗是: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这就是东坡,如他所言:“我真是不可救药!”
之后的岁月,无论被贬黄州,还是被贬惠州,海南儋州,东坡都是豁达从容,最难在海南时,他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惟有一幸,无甚瘴也。”
但是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达观的人生哲学,却不许他失去人生的快乐。他写信给朋友说:“尚有此身付与造物者,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故人知之,免忧煎。”
“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东坡,让他的“职场经历”虽然起伏跌宕,但终归有惊无险,且在每个地方都有所作为,在凤翔求雨修喜雨亭;在徐州抗洪救灾,修黄楼;治理西湖,修苏堤,至今秀美;教化海南,在海南办学堂……在这些职场经历中,除了老板(皇帝老儿)决定着他的升迁与贬谪之外,东坡还有两个守护神,一个是老板他妈(皇太后),另一个是我觉得很神奇的人物,稍后再表。
苏东坡总是得到历朝皇后的荫庇。在他受审时,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仁宗的皇后,她一向支持苏东坡,这时染病而死。她死前曾对皇帝说:“我记得苏东坡弟兄二人中进士时,先帝很高兴,曾对家人说,他那天为子孙物色到两个宰相之才。现在我听说苏东坡因为写诗正受审问。这都是小人跟他作对。他们没法子在他的政绩上找毛病,现在想由他的诗入他于罪。这样控告他不也太无谓了吗?我是不中用了,你可别冤屈好人,老天爷是不容的。”这些话实际上等于遗言),后来又是英宗的皇后拔擢他得势(在他到达京都八个月之内,朝廷将他擢升三次)。甚至在他一生中较晚的岁月里,若不是神宗的皇后代摄政事,他就客死蛮荒了。
另一位就是神奇道士吴复古,他就像苏东坡的守护神:
南雄和广州之间,他碰见道士老友吴复古。从此之后,在苏东坡流放期间,他一直与吴复古交往很密切。吴复古是一怪人,在过去那些年,在苏东坡的生活里,他曾在不同的处所突然出现。苏东坡第一次遇见他,是在济南,后来又在京城碰见他。此人从事何种活动呢?难道他没有职业?他以何为生?他与苏东坡要好,难道是有所求取?特别是等到苏东坡在朝得势之时吗?可是他向苏东坡从无所求,也不曾求苏东坡为他转求他人。过去不知他流落何方,而现在又忽而相遇,不在别的地方,偏偏在此,苏东坡又遇到他。
五月,那个时代的闲云野鹤式的人物吴复古又出现了,把苏东坡遇赦的喜信告诉他,并告诉他要调到雷州半岛西边的一县去。这消息不久就由秦观的来信证实,秦观是谪居雷州,刚刚接到特赦令。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吴复古,离去也那么飘然:
忽然吴复古生了病,不久死去,就那么简单省事。临死时,苏东坡问有什么嘱托,他微笑一下,闭上了眼。
之后,东坡64岁时也去世了。
三、美食大咖
爱下厨的男人是富有魅力,谢霆锋在《十二道锋味》俘获不少芳心;蔡澜食遍天下,醉心于家常菜写出《暖食》。东坡也是一个美食家,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美食大咖。如果把他制作美食的过程写到简书,定能获得许多赞赏。
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他做鱼的方法,是今日中国人所熟知的“东坡肉”。纪录片中还提到流传海外,广受欢迎。
还有“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荠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在中国古时,汤里照例要放进些生米。在青菜已经煮得没有生味道之后,蒸的米饭就放入另一个漏锅里,但要留心莫使汤碰到米饭,这样蒸汽才能进得均匀。
做鱼也有他的一套,他做鱼的方法,是今日中国人所熟知的。他先选一条鲤鱼,用冷水洗,擦上点儿盐,里面塞上白菜心。然后放在煎锅里,放几根小葱白,不用翻,一直煎,半熟时,放几片生姜,再浇上一点儿咸萝卜汁和一点儿酒。快要好时,放上几片橘子皮,趁热端到桌上吃。
这些的创造,都源于对生活的热爱,随时欢喜,随处满足,在日常中,在艰难中找到乐趣,看到美好。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全面记录了这个“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让人不厌翻篇,一看再看,东坡还是时尚大咖:
这时苏东坡之受人欢迎,竟致好多文人模仿苏东坡的帽子。苏东坡戴一个特别高的帽子,顶上窄而微向前倾,这样的帽子后来叫“子瞻帽”。
东坡不惧鬼神:
苏东坡对自己有急智和看不见的精灵相斗,坚具信心。有一次,他和一个邪魔力争不让。那是此后数年,他在京师身为高官之时,他的二儿媳妇(欧阳修的孙女)一天晚上也中了邪,是在产后。年轻的儿媳妇以一老妪的声音向周围的人说:“我名清,姓王,因为阴魂不散,在这一带做鬼多年。”苏东坡对儿媳妇说:“我不怕鬼。再说,京都有好多驱鬼除妖的道士,他们也会把你赶跑的。不要不识相。显然是你糊涂愚蠢才送了命,现在既然已死,还想闹事!”然后他向女鬼讲了些佛教对阴魂的道理,又告诉她说:“你给我老老实实地走开,明天傍晚我向佛爷替你祷告。”女鬼乃合掌道:“多谢大人。”儿媳妇于是霍然而愈。第二天日落后,他给佛爷写了一篇祈祷文,焚香,供上酒肉,把女鬼送走。
山神发怒,他不求饶,山神也奈何不得;附身奶妈身上的鬼,最后只求得一碗水而离去。
东坡是个长情之人,毕生对其堂妹念念不忘,苏东坡晚年流放在外之时,听说堂妹逝世的消息,他写信给儿子说“心如刀割”。在他流放归来途经靖江之时,堂妹的坟就在靖江,他虽然此时身染重病,还是挣扎着到坟上,向堂妹及其丈夫致祭。第二天,有几个朋友去看他,发现他躺在床上,面向里面墙壁,正在抽搐着哭泣。
东坡建立了最早的公立医院——“长乐坊”
东坡是养生大咖,瑜伽高手,深谙其道,又有独特领悟。长寿之道有四句话:
一曰无事以当贵。
二曰早寝以当富。
三曰安步以当车。
四曰晚食以当肉。
……
太多的妙不可言,除去诗文字画不说,随手拈来,都能霸占一个主题的头条,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启发,催人奋进,使人豁达,既是鸡汤,又满是哲理。在拟定题目时,我也纠结,是写如果东坡那会儿有简书,还是说如果东坡活在有简书的今天,想想,无关痛痒,如果把东坡和简书放在一起,东坡直接可以就做简叔了。
呵呵,这“呵呵”也是东坡先生先用的哦,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