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刚吃的几口汉堡一样美味的,是和很棒的人刚开始的几场约会。”
你们带着好奇,带着探究彼此的愿望,带着对对方的期待和憧憬,试图去走近对方。你爱上了他侃侃而谈时的神采飞扬,你想象他是一个读过很多书才华横溢的才子;你觉得她用手轻轻托着下巴专注地看着你说话的样子好美,你幻想她一定是一个温柔可人从不会生气的好脾气的姑娘。
你们凭着对彼此的一些细枝末节的捕捉和感知,在一顿晚餐中就迅速拼凑出一个不仅完整甚至完美的对方。
醇香的红酒,清甜的巧克力松饼。你看着TA微笑的眼睛,TA带着巧克力味的嘴角,昏暗的灯光把你们的眼神都照得迷离,你们聊得很投机很快乐,几乎都忘记了时间。深夜你回来躺在床上,激动万分,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回味着这顿令人愉快的晚餐,你觉得你恋爱了。
“只是一面之缘,叫人心怀念,是怎样的人我都不了解,爱的绚丽是张模糊的脸,想象拼凑的完美。”
曹方的歌词似乎唱出了爱情的本质:具体的比不上朦胧美,而我们爱上的大多是一种想象,在这个想象里,我们认为这个人就是自己最想要的那个,甚至对方能随着自己的想象变化。这种想象,就像天海之间的地平线,令人心旌摇动,心驰神往。但,你一走进它,它就退远了。
这就像三岛由纪夫曾说过的“尚未得到某种东西的状态”:
就是渴望的状态,憧憬的状态,也是具有可能性的状态。他们眼前展现着人生广袤的原野和恐惧,尽管他们还一无所有,但他们偶尔也能在幻想中具有一种拥有一切的感觉。
当爱情的原野在我们的面前展开,这种来自心灵与身体的未知给了人想象,而想象加深了欲望。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于是你们迫不及待地走近彼此,去一探究竟。起初,你们感受到来自彼此的热情,那种全身酥麻的感觉,让你们很快坠入爱河,但很快又因为了解,你沮丧地发现,对方并不是自己所想象出来的那个样子。
我们最喜欢一个人的时候,通常是我们最不了解这个人的时候。他就像是一本封套还没打开的书,你迫不及待地想打开那本书,读一读里面写的是什么。当有一天你真的读到了这本书,你越往下读,越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和封面并不符合。
于是有了那句老生常谈的,“人们因为不了解而在一起,因为了解而分开”。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坚定的相信,真正的爱情是可以消除因不了解而带来的误会,也最终能适应因为了解而带来的矛盾的。
直到后来我自己经历了一段“因为不了解而在一起,因为了解而分开”的感情。在我们认识之初,他听我的电台,先是好奇电台背后的这个声音,然后慢慢的从一期一期的电台中去勾勒出一个他想象中的我。
不可否认,我们有过一段甜蜜的时期,不过那很短暂。分开的时候,他对我说,“我了解的你,和我听到的你,不太一样”。我问他,“你听到的我,是什么样的”。他说,“感动,女神”。我又问他,“你了解到的我,是什么样的”。他回答我说,“强势,高冷”。
我为这个答案和结局难过和痛苦了很久,不断地怀疑自己,甚至自责,我做得不够好,我让一个人的幻想破灭了。
直到后来室友一句话点醒我,她说:“我跟你认识这么久,我已经对你足够了解了,我知道你所有的优点,也知道你所有的缺点,可是这并没有让我不喜欢你,反而当我越了解你,我越喜欢你。你和他关系的结束,只能说明他不是你的真爱,不是你的唯一,你还需要时间,遇到一个真正懂得你的好的人。”
我终于明白,我和他之间的结束,不是因为我的问题,而是他对我认知产生偏差。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爱上一个人之前往往并不很了解对方。如果没有进行下去,那么记忆就留在最初的美好,并且因为得不到而念念不忘。而实际上,这种念念不忘也是一种幻想而已。
除了这种因为认知偏差带来的问题,恋爱中还有一种情况是,这本书非常好看,看得你废寝忘食,可是如果你一读再读,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你还会想要读吗?用我一个朋友的话来说,“人、事、物一旦被穷尽,就玩不下去了呀”。
事、物可能会被穷尽,但人是活的。人如果是一本书,内容是可以更新的,只不过大部分人的更新速度很慢,塑形、固定得又太快。所以一种是换书读,一种就要看书的更新程度、速度,以及方向,是不是让你愿意继续读下去。
所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自我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像电脑程序需要定时更新重启,手机内存需要扩大新增一样。而听音乐,看电影,读书,旅行,健身,交友……这些都是能让你不断充盈自我,不断更新自我的东西。
爱情真正的问题不是两个人太过了解,而是了解之后如何面对因此而来的偏差和矛盾。我们都不完美,但是请你相信,即便你这么不完美,也依然有人会爱上这个不完美的你。
我想,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人,当那他走进我的生活里的时候,我可以不用伪装自己,可以放心地把真实的自己交付给他,不用担心他会因为看到我的缺点而离开,也不用害怕他会因为了解我足够透彻而失去热情。
也许,了解仍然会消磨掉两个人的新鲜感,但它也能让两个人越来越熟悉,从而建立彼此最好的信任和默契,这份信任和默契,才是一份爱情能够长久地走下去,最重要的东西啊。
再说了,如果全部了解等于结束的话,不如慢慢来嘛。
作者|易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