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当初三人相约的旅行,终于在丽水松阳画上了句号。
我们不追逐名山大川,也未踏足金銮古刹,只想攀一径山间石阶,觅一座幽静的小村,在错落的旧瓦和袅袅云烟中徐徐漫步,随笔写生。
第一天踏进大木山茶园时,我们便知道来对地方了。
骑上自行车,三两成行,滑过梯田间的柏油小道,零星茶农从草帽下抬头望来。恰是山雨欲来时,风起带茶香。
偶有小湖,木桥横跨,水波清冽荡漾,倒映苍松黛瓦。在湖边小憩,可饮一碗清茶,便此忘了喧嚣浮华。
我独取一条小路岔开了他人,一会儿便听到潺潺水声。在拐过一片树荫之后,一座斑驳古峻的石桥印入眼帘,桥下河水清浅蜿蜒,溪石大大小小层层叠叠,在河底清澈可见。沿江骑行,两岸满是乱石之间长出的绿草与成片黄花。此时真该有一女子亭亭赤足,遗世立于水间石上,应了那句“洗衣女郎足如雪,寒波晓浸鸦头袜。”
骑行在如苏小雨中结束,我们也终于踏上了心心念念的古村寻访。天公作美,飘摇烟雨让山林古道更添意境,烈日炙烤的烦恼也顿时烟消云散。拾级而上,草木掩映中的古朴石阶百转蜿蜒,被时光遗忘的红泥古村落就在另一头静静等待着我们。
越往深处攀登,人间烟火气息便愈发稀少起来,直到远处林间传来几声犬吠,终于宣告我们步入了"金色布达拉宫"之称的杨家塘村。
时光铭刻在层叠错落的土墙灰瓦上,隐藏在石板路的青苔蕨草间,又消散在山间云雾与村坊炊烟中。
村口有一棵古樟树,枝干如盘虬卧龙,被青苔与藤蔓覆盖,也不知与村落相比是谁更历风霜。
都说古时车马很慢,书信很远。
想必这古村,这老树,也曾见证了无数村人的牵挂与守望,等待着某个身影穿越漫漫长长的石阶,回到这青瓦下,这炊烟里。
可惜的是我们没能在村里再做停留,还有数个村落在等待我们的造访。
最终,体力不支的我们也没能走完全程,只能在将暗的天色中返程,这也成了此行最大的遗憾。
回到镇上,本还可在朦胧夜色下泛舟湖面,不过我们三人都对游湖兴致寥寥,不如早早吃饭,满足了一副倦饿的皮囊,于是游湖的时间便空了出来,正好拿出纸笔来,补上旅途中来不及画的速写。
一日奔波,收获了风光和欢笑,已是不虚此行了,唯独可惜的是旅途匆匆,既来不及举起相机,更不得驻足写生了,只能在归程的车上补画上印象深刻的几处。
翌日清晨,乘车跨过烟雾迷蒙的溪谷和幽暗冗长的隧道,掠过高耸入云棚爬满绿植的烟囱,穿越一个又一个小镇,我们就这样扑进了晨风。
在南国,即便是高山也带着隽永和含蓄,悠悠荡荡的云气自林间袅袅升起,黛色山峦含羞带涩层层掩映。
我们向着山顶的万亩杜鹃开始了最后的征途。正是惠风和畅,微雨卉新,沿途竹林深邃,山泉欢响。
在旅途三分之一时,我们三人终于决定不再继续攀登。
与其匆匆略过这一路美景,追逐山顶繁花,不若就此独坐幽篁。慢下脚步,铺开画笔,举起相机,回归到我们此行的初心吧。
既然不赶行程,便有了自在探索的良机,我一心想寻一处山泉溪瀑,竟然也真的如愿。
我脱了鞋袜淌水而上,溪水清冽刺骨,叫人神清气爽。
下山时已是中午,登上山顶的人也陆续归来,有的采得了杜鹃,有的分享照片,我们也笑谈起了自己的探险。
终于,到了与这美丽的松阳大地告别的时刻。
两日时光匆匆而过,一群人,邂逅、相识、别离,一片土地,镌刻在回忆里。如今回想起来好似做了场梦一般。
感谢牧野,感谢领队逸一和收队丹丹,感谢一路同行的小伙伴们。
丽水,我们还会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