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读书会的成员聚餐,发现这一桌上就我一个85后了,其他的小妹妹都很年轻,91年、92年、94年,还有个98年的妹子大一放暑假在北京high。都是刚毕业进入职场的新鲜人,小V拖着一身疲惫最后加入了我们的聚餐,原来临近下班前销售部门出了些情况,她得快速协调一下。见到她走进来,一副超级忙碌生无可恋的样子,今年刚研究生毕业的小J说,看到小V顿时不想急着找工作了,虽然焦虑,但也挺享受当下悠闲的状态,另一个成员小R毕业两三年了,最近工作迎来新机遇,刚给公司谈了个大客户,公司领导很满意,准备下周给她在公司办party庆生。
毕业季,总会让人忍不住想起刚毕业那时候对自己的期许,那时20出头,一身劲儿,正在读这篇文的你,回答我,毕业后的这几年,你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吗?
毕业后几年,最大的转变在心态
这是我的版本的故事,当然,也期待听到你的。
“我想先能留在香港再说。” - 刚毕业的时候,我这么对自己说。
来香港读书对我来说纯属缘分,没有特别计划过,读大四的最后半年获得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研究生的录取通知,就决定过来了。一年研究生过去很快,我想过可能毕业后会在香港工作一段时间,于是研究生的第二年,我便通过学校的职业生涯办公室(Career Center)找到了一份公关文案的兼职工作,一干就是半年直到毕业。毕业后,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去毕业旅行,而我选择了找工作。
很快的,我在中环的一间上市财经公关公司得到面试机会,一天内完成笔试、HR和部门领导终面,拿到了offer,6月6号入职。后来,才明白他们缺人要紧,而公关部需要新鲜血液,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第一份工作,那个时候的想法是,先学习职场经验,留在香港再说。
后来在这家公关公司做了两年,是特别辛苦和快速成长的两年,虽然公司文化被各种诟病,加班无底线,但的确是这两年让我开始有了留在香港的底气,也认识了一群跟我同样拼命的女孩儿们。
“专业度,是文科生的软肋。” - 再次找工作,重新认识自我。
在公关公司的两年经历,最大的收获是见过大场面、懂得察言观色也变成了活动管理专家。只是在业绩期(上市公司发布半年报及年报),单个团队就能接下近10场活动。而当我想好离职的时候,才真正开始梳理自己的能力清单,勾选了各项活动管理经验、公关能力后,发现始终缺乏一样过硬的“专业”能力让我轻易敲开招聘公司的大门,面试过数家公司后,我对自己的特长和不足有了全面的认识。
对于文科生来说,“专业度”是我们的软肋,不像“数学系”“会计系”“工程系”的学生,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相对明确,可以进入金融、会计师事务所、工程项目公司。而我们似乎可以做万金油似的进入任何行业。我当时也迷茫过,如果今天有后辈问我,我会建议抓住你平日擅长及关注的事物并放大你的优势,是个不错的敲门砖,如果有好运,你的这项能力跟某家公司需求的职位匹配,获得这个职位的几率很大。
举个实例,我拿下现在这份工作就依靠着我当年对微信、微博这类新媒体运营感兴趣,做了不少研究和资料收集,在终面大老板的时候,我把这家公司和行业内竞争对手公司的微博内容进行了比对,并提出了我的运营建议,大老板来自新加坡,对中国人玩的这些东西不太熟悉,但业务上确实有需要,所以很满意。而我过去服务过大量内地客户的经验,能够对他想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支持。
记得当时大老板问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Why do I choose you over other candidates?" 我的回答是:"Because I know the Chinese mindset better than anyone else. And I'm good at social media."
就这样,过了大老板这一关。后来,听部门领导说当时有个大陆背景的男生也挺优秀,是个ABC,英文非常好,但我因为更了解中国市场和有运营社交媒体的能力而险胜。
“时间效能和优秀的管理团队是我看重的公司品质。” - 不再只追求有事做,追求个人贡献的价值。
在一家公司工作久了,容易陷入麻木的状态,似乎工作的内容、处理的事情和同事之间相处都会变得理所应当,如果不偶尔抽身出来想一想,还真觉得这样的环境挺好的,像是进入了温室。香港很多人跳槽是为了薪水,但据我观察,在香港的大陆人对跳槽还是比较谨慎的。
在这家外企工作已经快三年了,在即将进入第四年的时候,我体会到工作内容的进阶式变化,刚入职的时候,因为面对的都是在这个行业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前辈以及完全不熟悉的行业环境,谦虚的学习、搜集资料、做好支持工作是我工作内容的核心;
工作的第二年,公司开始有了更多拓展大陆、台湾和东南亚市场的需求,谈合作、处理媒体关系、公司对外沟通便成为了我工作的重心,因为我是市场部唯一的大陆人,且文案水平比香港人好,作为市场部对外主要联系人的沟通也频密起来。
到了第三年,公司有了更大的规划,需要开设新的办事处和新业务,而大老板是学习设计、市场营销背景出身,对我在宣传策略、品牌管理方便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些年,我很幸运的是从入职的第一天起,便拥有较高的时间效能,每一天跟着公司小步快跑。年轻人最怕的就是做一件事觉得是在浪费生命,而我在一个创业氛围较浓厚的公司跟着大家一起创造价值;其次,公司的管理文化比较包容,虽然也有不可避免的内部问题,但管理层们能以大局为重,互相理解。而我也逐渐从支持的角色转向了策略制定者的角色,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转变。
毕业这几年,你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吗?
我的答案是:基本上,但可以更好。
记得刚申请来港读研的时候,那时我的心愿是能够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的传讯部门工作,协助公司做对外沟通及品牌运营。今天在做的事,基本符合当时的愿景。
但有这么几点,我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也希望看到这篇随笔的你可以借以参考,我相信它能让你的职场之路走得更顺畅些:
1/ 尽早的规划你想进入的行业,并为之做充足的准备;
2/ 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不要止步,将技能运用在工作上,我最近在学习Facebook的运营;
3/ 你是你人生的规划师,不是公司或任何人,所以保持偶尔退出当前工作状态的习惯,想清楚这真的是你想做的事情吗;
4/ 迷茫的时候,持续寻找,不要停下来。乔布斯说过: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毕业季,我们这些“老人”们,是时候回顾一下这些年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