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我们的大刘)的长篇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科幻作品界的诺贝尔奖,作为非英语作家的首部获奖作品,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三体》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广大读者爱不释手?《三体》到底有什么内涵可以让读者能受益良多?当你知道了下面这些概念就明白啦。
黑暗森林
想象一个场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你和打猎的同伴在有野兽出没的原始深林,当你听到或是感觉到远处有动静,你会怎样?我想,只要你还有理智,一定会第一时间朝那个方向开枪,不管那里是野兽还是同伴。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娇嫩的婴儿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还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
猜疑链
所谓人心隔肚皮,即使是父母子女,或是夫妻,兄弟朋友这样关系亲密的人之间,也不能做到完完全全清清楚楚地互相了解理解和信任。我们往大一点看组织和组织间,国家和国家间,更不能做到相互百分百的理解信任,那么又怎么能奢求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信任呢?不同个体或是组织或是国家之间都有一条猜疑链,只有破解了猜疑链才能互相信任,可是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具体来说,猜疑链是这样的,如果你认为我是善意的,这并不是你感到安全的理由,因为善意文明并不能预先把别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所以,你现在还不知道我是怎么认为你的,你不知道我认为你是善意还是恶意;进一步,即使你知道我把你也想象成善意的,我也知道你把我想象成善意的,但是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我怎么想你怎么想我的,挺绕的是不是?这才是第三层,这个逻辑可以一直向前延伸,没完没了。
宇宙文明公理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宇宙的文明公理同样普适于人类世界啊,人类不断地奋斗不就是为了生存吗?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也就是物质总量是一定的,今天的挥霍不是会给后代子孙带来资源匮乏的危害吗?然鹅人类就是这样,只管今天灯红酒绿,哪管后代洪水滔天呢。
费米悖论
最后的当然最重要咯。
谈到太空和宇宙文明,有一个话题是避开不了的,那就是上世纪著名物理学家费米提出来的费米悖论。
银河系中有数十亿和太阳类似的恒星,其中很多比太阳系古老10亿年以上。其中一些恒星很可能会有类似地球的行星,它们很可能也会孕育智慧生命。其中部分智慧生命可能会发展出星际飞行的科技。即使以我们现在能够想象的科技飞行,它们也能够在一百万年内飞遍整个星系。
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在太空中看见一个智慧生命的影子呢?
科幻作品之所以那么迷人,在于它是建立在人们的多年困惑的问题之上,基于现在科技,对未来进行展望和猜想。既有科技的,也有人性的。即使有不合常理的地方,也有可能是有道理的,毕竟谁也说不准未来长啥样。
《三体》作为科幻作品中的代表作,有很多新奇的内容,值得每一个关心未来的人去阅读。不过,知道了上面这几个概念,你也可以装作自己就是铁磁粉(大刘的粉丝)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