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小经久负盛名,崇教成贤国子监。
书香悠长四牌楼,文脉不息传千年。
廷宝小筑大师范,东南大学民国情。
教化无声助贤才,酿著永乐之大典。
(2018.1.14,赖洪林于南京成贤街)
【南京成贤街】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东侧,北到北京东路,南到珠江路,南北长约一公里。坐落于东南大学外围的一条小小的巷弄,但它的来头可不小。顾名思义,这条街道是成为贤人的道路。成贤街其名来源于明朝,明朝实行双京制,在北京和南京都设立了最高学府——国子监,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最高学府,南京的国子监就建在成贤街西侧的四牌楼,那时候称为“南监”或“南雍”,享有盛名,邻邦纷纷派遣留学生前来求学。这条街是当时通往国子监的道路,由于是即将准入仕途的学生使用,也因为贤人辈出故此路被称为“成贤街”。
如今在成贤街的入口能看见一座大理石牌楼,中间写有“国子学”三个大字。当年国子监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校内建有射圃、仓库、疗养所、储藏室、教室、藏书楼、学生宿舍、食堂。教学和管理设有五厅(绳衍厅、博士厅、典籍厅、典簿厅和掌馔厅)和六堂(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诸堂),为钻研学问和修身养性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国子监学生来源并不相同,有由各府、州、县的儒学保送而来的生员,叫做“贡监”,来京后需要先参加一次入学考试,由翰林院出题,测试经义、四书义各一道,此外,还有一道判语,通过者方可进入国子监学习;有科举考试落榜后愿意入监读书的举人,叫“举监”; 另外,还有一种由自己捐出钱财、物资来换取入学资格的平民子弟,被称为“民生”。 除了以上民间生源之外,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勋臣子弟、武臣子弟以及外国留学生,他们属于贵族和特权阶层,来国子监不仅是要学习礼教,也为去其骄慢之气。据说当年明成祖北迁之后,依然安排国内外近万名监生吃住在此,共同编纂了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内容涵盖最广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就连《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也称其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成为中国的骄傲。然而也是在永乐以后,国子监逐渐衰退,入监读书的出路大不如从前,于是很多监生中有才能的都努力通过科举入仕。
成贤街是南京三大历史名街之一。两旁遍植槐树,其北通鸡笼山,向南延伸到碑亭巷,每年七八月间,槐树开花时,满路芬芳,散发着淡淡幽香的槐花常常会落到行人身上。千百年来是读书的好去处,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南朝文脉经百折而不挠,历丧乱而不息。
从“国子学”门楼往里走,如今成贤街的国子监已不在,接替它的是百年名校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一起,就是国民时期的国立中央大学。再往南便是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建筑第一人”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杨廷宝故居,南京中央体育场和紫金山天文台也是出自他的手,杨廷宝故居又称为“成贤小筑”,是他自己的设计作品,简约紧凑又不失大气。
成贤街66号是南京图书馆的老馆,也是一个民国建筑。还有谭延闿故居,位于成贤街112号的东北一隅,有一西式二层小洋楼,入口是一大门廊,有两罗马柱支撑。门廊上方则是面南轩敞的起居室,整栋建筑是钢筋混凝土和砖木结构,四面坡顶。
位于成贤街最南端的珍珠饭店曾经风靡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