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思想学健康】藏象篇
肺脏与大肠
肺上连气管,开窍于鼻。喜润厌燥,与秋气相通应,与大肠相表里,五行属金,肺金生肾水,心火克肺金,受脾运化精微输布全身,滋养其他脏器。故有培土生金之法,脾气的充盈对肺脏健康影响很大。
输布津液、通调水道:肺气不降,失去通调水道的作用,出现水肿、大便干结。
主皮毛:肺输布津液和宣发卫气,防御外邪之气。肺气虚出现发热、怕冷、吭哧,易患感冒。
开窍于鼻: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肺通过鼻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各种外邪很容易侵犯,发病较多。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引起粪便干燥,粪便干燥同样也会导致气喘、呼吸困难。
脾与胃
脾喜燥厌湿,胃喜湿厌燥。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脾运化,胃传导,二者共同密不可分,治疗时二者兼顾。脾与胃相表里,五行属土,脾土生肺金,肝木克脾土。
脾胃同治,相反相成的关系。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饲料营养和水湿两个方面。脾虚或功能衰退,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粪便稀薄;水湿内停于肌肉出血水肿,停于腹腔出现腹水。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统血:脾有统摄全身血液运行于脉中的功能。脾坏死或者肿大,出现血便、皮下脂肪出血、白色稀便。
脾主肌肉:脾虚出现消瘦、体型不符合标准、肌肉干瘦、缺水等证
脾气宜升:脾气虚弱,出现长期拉稀、腹泻、蛋鸡脱肛等。
脾胃相表里,脾胃同治。胃喜润恶燥,容易出现燥火,胃热。
肝与胆
肝怕郁结,体阴用阳,肝血为阴。与胆相表里,五行属木,与心为母子关系,肺金克肝木。治疗总体原则是:滋养肝血之阴,疏泄以平肝气。
主疏泄:具有疏散发泄的作用。其精神、消化、吸收、排泄、气血运行等都与肝有关系。
肝藏血:根据机体所需的血量做相应调节。
肝胆、肝经湿热、肝火上炎:发热、眼珠发红、肝脏肿大发黄、食欲减退、眼脸苍白、蛋鸡产蛋下降、胆囊肿大。治疗原则:清热利胆、清肝火湿热。
肾脏与膀胱
肾为水脏,为先天之本,临床上,心、肝、脾、肺等脏腑病久或虚者,都要考虑治疗肾脏,故有久病伤肾之说。肾病宜补不宜泻。
藏精:藏五脏六腑之精。饲料中的精微经脾传输,贮藏于肾,再由肾调节供应各脏腑需要;藏先天之精。肾精来源于先天,靠后天饮食营养滋养,是机体发育生长的基础物质。
调节水液:体内水液通过肾脏的作用滋养全身,把多余和废弃的水液排出体外。这种功能衰退时,出现水液失调而水肿。
主纳气:肺主呼吸,但肾能帮助肺呼气下降。肾虚时,出现呼多吸少,无力气喘。
脾肾阳虚:肾脏肿胀、尿酸盐沉积、水肿、腹泻、轻微气喘、零星死亡;治疗原则:健脾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