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先讲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的四大家族,栾氏高氏陈氏鲍氏,其中栾氏高氏一党势力较强,陈氏和鲍氏一党势力较弱。某一天,陈氏宗主陈桓子和鲍氏宗主鲍文子分别得到线报,说栾氏高氏即将攻打自己。陈桓子,鲍文子急忙召集人手,分发武器,同时派人打听对手的最新动态,出乎意料的是,最新线报表明栾氏和高氏正在饮酒作乐,之前的线报纯属误判。这是一个抉择的关头,试想一下,倘若我们处在陈桓子和鲍文子的位置,在这个尴尬的时候究竟会做出这样的应对呢?
倘若秉持儒者精神,“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陈桓子和鲍文子至少应该结束武装才是,但是,正是患得患失的思虑促使陈桓子做出了相反的决策:“我们既然已经做出了反击准备,消息一定会传到栾氏和高氏那里,到时候他们就真的要来发难了,不如趁着这个时机,将错就错,索性除掉这两大对头好了。”于是,陈鲍联军发起总攻,将栾高两大家族彻底瓦解。
看这个故事,你会觉得将错就错一定是错了吗?对,你不会。我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呢,因为我喜欢这个故事里的将错就错。
将错就错,一定是错的吗?这过程也许你更加忐忑,恐慌,焦虑,它打破了你的步调,打破了你的舒适圈,打破了你依赖的惯性,冷不丁的措手不及。但如果没有别人的无意识的推波助澜或是善意的帮助吧,你永远都不敢去认清某个事实,你害怕面对最后那个或好或坏的结果,你会一直祈求别人给你完美结局,祈求可以永远保持隐性的平衡,祈求对方能懂你的委曲求全,但你孰不知你早已被掐住喉咙,随时可能会被吞噬,这时你也不敢咳出声,你害怕你一咳嗽,别人就会知道你还有一息尚存。
有些事,即使原罪不在你,你想解释,可问题是,有时候别人根本不会信也不会听。所以有时候将错就错无疑不是一个好方法,你走出去了才会发现你多庆幸。这过程,我理解你害怕对方对你的错误解读和误解,我理解你压根没有任何邪念,我理解你可能会抱怨推你进入窘境的那个人,我更理解你害怕自己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甚至我会理解你有多不舍。但我试问你,你是想一直活在被人猜忌又让你惶恐之中,你什么都不做的永远苟活在阴影之下最后被打败,还是无论最后那个输赢的选择自己战胜自己一次潇洒的将错就错?把生死权交由别人还是自己绝地逢生?有时的将错就错反而能改天换地,不求尽如人意,只求无愧于心,不是吗?你没做错,你又怕什么?
就像一开始讲的那个故事,如果当初陈鲍两军解除武装选择解释误会,你觉得,他们会有好下场了吗?不,那只会给对方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打败你,最后你才是那个一败涂地,输了尊严,还输了你自己!
版权印为您的作品印上版权790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