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在新闻上都会看到“经济增长”这几个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就从最直观的的逻辑探讨下到底什么是经济增长?以及应该怎样才算是持续的、健康的经济增长。
经济活动简单理解就是产品及服务的生产、消费活动(按经济学教科书其实还包括分配和交换,此处省略中间步骤),经济增长就是产品及服务的生产及消费的增长(此处消费不仅含一般意义的消费,还包括投资和收藏、储存等一切购买行为)。注意,生产和消费密切关联,缺一不可。生产不足,消费缺少对象;消费不足,生产的产品及服务会有浪费且生产规模不可持续。
那么如何实现产品及服务的生产及消费的增长呢?
从消费说起,消费增长,自然对应着生产增长。消费增长的前提是人们的购买力增强及消费行为增加。购买力增强意味着人们的收入增多,这通常意味着就业的更充分、薪资的提高、收入渠道的增多;更进一步,意味着工作岗位的增多,及岗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排除直接加薪然而其实并没有提高生产率的情况,但如果都这样的话,那其实意味着货币贬值);其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技能、技术的提升,即做同量的事情需要更少的人。那么岗位的增多又意味着什么呢?不是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矛盾么?答案只能是消费增加得更多,含消费的种类、数量、质量 等等。比如说,小农经济时代人们自给自足,而现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家庭有专属家庭医生、家庭律师、园丁、理财顾问,以前人们往往一生就局限于家乡那一块小地方,今天很多人都去过至少省以外的地方,以前白炽灯、有线电话、收音机,今天日光灯、手机、高清平板电视,...。
但购买力增强只是消费增长的潜在原因,并不直接意味着消费增长。要想消费增长,还需要消费行为增加,就是人们敢于消费,大胆消费,比以往消费得更多,这通常意味着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乐观的期待。当然也有可能是刚需性产品大幅涨价,人们被动被迫增加消费,但这样的话,消费虽然表面增加了,但人们的压力及痛苦指数也会增加,这种被动的让人们压力重重的消费增长,应该不是人们想要的---尽管现实情况是很多时候不得不接受。所以,要达到主动的、积极的消费,最好满足:产品及服务的价格都不会太高,最好保持平稳甚至缓慢下降,尤其是刚需性产品及服务,如 衣、食、住、医疗、教育(不用担心通货紧缩,价格下降并不意味着通货紧缩,反而是社会生产率提高的表现,且并不是所有价格都下降,存量产品价格下降的同时,新增产品特别是具备创新性产品,因其高品质及创新性,价格仍是上升的)。在此不得不特别提出,近20年来,给人们获得感、幸福感最大的行业:IT业,产品价格不断下降或保持平稳,性能却大幅度增强,服务也越来越丰富,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当然,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及相关人员的呕心沥血,辛勤工作。在此向他们致敬!
然而,即使所有行业都做到了像IT业一样,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人们的需求真的会无限制地增多么?东西方文明不都有教导人们,要想获得幸福,需要过有节制的生活么?如果有一天,大多数人们厌倦了那么多的欲望,想过宁静平和、返璞归真的生活,是否就意味着,经济停止增长?而经济停止增长就真的很不好,甚至很可怕么?
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另外两个终极问题。人们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文明发展最终沉淀下来的是什么?个人的理解是,人们生活的意义是为了让自己和其他人都变得更强大,更自由,更丰富,更智慧,更幸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更温馨,按马克思的描述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而人类文明发展最终淀下来的就是更优秀的人类以及更美丽和谐的世界,那些宏伟的建筑、精巧的器具、神奇的设备、直击心灵的艺术作品、种类繁多的学问,都是人类在变得更优秀的过程中的印记。
经济活动,只是人类全部活动的一部份,最终也必须要回答上述终极问题。
人类的物质需求可能会有停滞的时候,但是人们探索未知、让自己及更多人成长得更好的愿望及行动是没有穷尽的,这就决定了,经济增长永远不会停止,只要人类还在前进,而前进是人类的本能,除非人类又一次地被极少数野心家、战争狂人诱入征服、仇恨、内耗、自毁模式。也许有一天,一直用于作为经济增长数量标志的GDP会被成长及幸福感增长指数所取代,而基本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服务都已实现无限量供给,每个人的任务就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帮助他人实现梦想。货币不复存在,人们实现梦想--自己的以及他人的--所获得的成就感就是最好的货币。没有人游手好闲,好逸恶劳,对已有的一切作出一些创造或优化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了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愿望。这其实就是马克思为我们勾勒的共产主义社会了,也许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后才会实现,但相信最终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怎样才算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呢?这样提问,并不是说现在的经济增长不健康,而是从常识的角度做一下梳理,就像虽然数学课本上已经告诉了我们某条定理可用,但要真正理解,最好还是自己亲手推导出来一样。以下提到的绝大部分(包括理想状态和实现方案)其实已经是或正在成为现实。
一 所有愿意工作的人们,一般都能找到相应的工作,如果是技能不足,都可以很容易得到相应的培训;(就业是消费之源,也即经济运转之源)
二 高知识含量产业、朝阳产业在增长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
三 社会公共产品更好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幸福感更多了,自我成就感提高了,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四 人们的综合素质(包含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品质等)及能力获得提高,社会风气更好,更和谐,更温馨,之间的互动更密切更频繁;
五 生态环境也变得更好了。
最后,如何实现上述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呢?虽然笔者不是专家或政策制定者,但也不妨说说自己的一孔之见,或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继续推进均衡的城市化,在保持大城市持续繁荣的同时,推动中小城市的同步繁荣,增加中小城市的企业,以减轻大城市压力同时使中小城市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
二 普遍增加住房、教育、培训、医疗、食品供应,稳定或降低价格,持续降低刚性生活成本。使人们大胆消费,大胆追梦。对地方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降低非必要支出,使地方财政逐渐摆脱卖地依赖;
三 持续扩大开放,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和世界各国互通有无,让人们的生活更丰富,眼界更开阔,各种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使更多的需求持续产生;
四 持续深化改革,降低流动成本,试错成本,强化兜底机制,让所有社会个体能更自由,更大胆地追求梦想,追求幸福生活;
五 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制度及舆论环境,破除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城乡歧视、职业歧视等一切不合理的明规则、潜规则;
六 大力倡导正面积极的消费观、荣辱观、事业观,移风易俗,保持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以上,拉拉杂杂写了一大篇,但发现简书中类似的文章不多,也许大家都在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无心思考这些问题吧。也许是大家认为这种问题太大,不是普通平头百姓应该考虑的。但是,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都有权利和义务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的观点,因为在生产社会化的大环境下,没有人可以完全自给自足,埋头干活,不问世事。虽说敲锣卖糖,各干一行,但公共事务因其“公共”属性,却是每个人都该关注的。
会不会幸运地遇到若干有过类似思考的朋友呢?期待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