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两周的时间,主动的给大脑植入一个概念:元认知能力。现在我认识了元认知能力,知道应该如何“刻意练习”,但还缺少一个运用的环节……
关于如何运用,对我本身而言我列举了四项:
1.把读书当做游戏,很喜欢。但更多时候跟着作者的思维走完一本书,然后充做复印机完全复制书中思维再去传播。借用作业思维,一定程度上对自己有好处,思想表面成熟。内心如何只有自己知道是装出来的成熟,因为是借用,所以深层次的意思也基本没有做过深入理解。最终能够被理解运用在生活的知识,才能算有效率产出的学习。目前做到了两种学习方法:
。一字不差的阅读,有感悟的句子摘抄
。写读后的反思日志
但反思日志更应该有些细节和血肉。
2.谈恋爱:莫名其妙的生气或闹情绪,这时我首要想到的是解决闹情绪的问题?情绪转移的方法论,我可以去运用,想想在生活中,确实是这样的,人的情绪基本不可能有对立的。所以想要解决生气的情绪,可以提前备课知道做哪些事可以让她极度开心。这一点需要用心去积累……
3.自己:活了20多年也没有好好内省过,首先没有主动去培养一个真正的兴趣。(听了再多道理,没理解,没实践过,没有体会过道理坚持后的快感,如何过好一生呢?)在情绪低落时,我应该也是可以通过做极度开心的事来自我调节的吧?那,我还从未真正想过有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极度开心的…
4.做事情:注意力不能投注在不喜欢的事情上,当做的事情让我感觉低价值时这种感受尤为明显。太重视去进行自我估值,其实做好一件事,最终会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成长价值。
这些列举出来,属于我接下来要做的事。它们被偷换了概念,因为专注问题的本身通常很难解决问题(问题的打开,就像一把锁被打开)。要动用到深度思考的能力,从多层次,多角度,更深刻的看待问题。
这种概念的偷换看起来简单,但肯定会形成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讲个故事体验下:“特修斯之船”由500块木板组成,拆掉换掉2块,还是原来那艘船吗?接着换,10块,100块,400块,最后都换了一遍,还是原来那艘船吗?那个引起质变的点到底在哪里,是什么让我的心里起了变化?
概念的不同可以影响思维模式,既然它能影响思维模式,进而就能直接影响到行动。
行动构成我们的生命。所以,类比不得不小心。寻找更为恰当,更为准确的类比,其实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样,“不就是个说法嘛?!” 因为说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说法、想法可能引发的是最重要的东西: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