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众多、各种理财产品多如牛毛的中国市场,自从「余额宝」打了个漂亮的头阵,百花争鸣的局面持续了将近 3 年,亦逐渐黯淡下去。随着各大传统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们的入场,以及早先的几家企业已经发展壮大,思路、模式逐渐固定,鲜有能让人们「眼前一亮」的理财新品了——若说收益率,可能还有一些比较可观的,而在产品模式上则大同小异、几无创新。
在这种环境下,今年 10 月冷不丁杀出的「大步向钱」可说是一款令人震惊的产品:这家 app 的团队号称由阿里高层管理及腾讯资深技术组成,在产品上也确实结合了阿里的「余额宝」(虽然早已不新鲜)及腾讯的「微信运动」——运动步数对应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运动越多,收益越高。
只听这样的描述,这款产品确实十分诱人。结合了方便的理财产品及引人攀比的榜单,狠狠地抓住了人们心中的需要:收益率可观、随时提取、可以炫耀并且有炫耀的理由——瞧,我比你健康比你赚。
「大步向钱」给出的收益规则是:产品保证基础利率 1.5%,当天步数在 0~4000 步之间奖励 0~1% 的年化收益,步数在 4001~10000 步之间奖励 1~3% 的收益,10001~20000 步奖励 3~5% 的收益,而 20001 步以上则奖励年化收益 6%。
6% 奖励加上 1.5% 的基础就是高达 7.5% 的年化,这个数字在当今可说十分诱人。app 本身的界面简洁无广告,程序容量也不大,并不是流氓软件。然而大步向钱为何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并未火爆起来,媒体也一直不太关注呢?原因很简单,大步向钱虽然号称是互联网理财产品,但其实在宣传文案上偷换了「理财」的概念——保险也是理财的一种。
按道理讲,理财收益与走路多寡挂钩令人难以置信,但人体健康与保险挂钩则非常容易理解了。实际上,在大步向钱 app 上购买的理财产品是为期一年的万能险,每份 100 元。该险虽然可随时变现,但未满期变现则会产生手续费,而且在购买及使用、取出时也显然不会如「余额宝」那般方便灵活。
公司的出发点是好的,产品逻辑也非常清晰——保险与健康相结合是一种非常简单明确的思路。也正因此,类似的理财产品在与一些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甚至更高级的传感设备结合时也许会有更好的表现,可以看出大步向钱的团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但如今看来,这种理智和善意却很难引人买账——毕竟用户在购买时看到「保险」二字就会产生回避心理,而团队也显然意识到了这点,才会在一切宣传及 app 主要界面上对「保险」二字只字未提,而改口称「理财」。当然,这种自作聪明的做法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反效果,我们不得而知——毕竟用户真的想要参与时,是不可能跳过「保险」这一关的。
冷静下来再想,高达 7.5% 的收益率需要每日 20000 步(甚至不是日均 20000 步)以上的运动量,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而如果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可能也就 3% 左右的收益又丝毫不具备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再加上不能零存零取的不足以及「保险」二字的阴霾,这款产品没有火起来也几属必然。
否定一款产品不代表否定一种思路,大步向钱提供了一个互联网金融与智能硬件结合的活生生的例子,也更利于其他厂商打开思路。对传统保险公司而言,智能硬件是否有利于保险产品更为精细化的设计,答案也是很确定的。无论「大步向钱」在市场上能否走红,我们应该肯定这种尝试,也感谢这个创业团队为了无生气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带来一抹崭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