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角的烛火被窗户缝隙钻进的河风吹得有些闪烁,昏暗地照着桌上吴民的“万民书”,况钟盘坐在船舱的地板上,看着那些歪歪斜斜、一笔一划酷似幼儿书写的姓名,回望任苏州知府的九年,心里不禁感慨万千。
在这个繁华富庶的吴风越韵之地,在金山银山的富丽堂皇下,皇亲太监、乡宦豪富编织的腐败网紧紧地束缚住初来上任的况钟,让刚正清廉、孜孜为民的他举步维艰。萌生一计的他欲擒故纵,暗探查证,终在上任月余的那天,在州府大堂之上拿出皇帝的敕书和举证,当着满堂官员的面,怒惩六吏,威震姑苏官场,官风随之焕然一新。
但这清廉的号角声并未震住所有的邪恶,后来便有况钟怒斥蛮横太监的身影、为受冤被迫服军役百姓的上书、要求落实官田减租的力争……吴民感恩戴德,称其“青天”,各地传颂“三留况钟”的故事:一为况钟母丧“丁忧”,吴民二千多人向巡按御史请愿,"请求夺情起复";二为五年期满进京述职,吴民怕他升官离去,“士耆民庶咸候上道,且控舆卧辙”;三为他任职九年,赴京考绩,吴民八万人又上书挽留。
况钟披上脚边的披风,打开船仓的木门,深夜的雾气笼罩着河面,前方的水路迷雾重重。他紧了紧披风,吟道:“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检点行囊一坦轻,长安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
即便只如烛光般微弱,他也会对抗那漫漫“黑夜”,不负“青天”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