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最强大的莫过于拥有让自己过得幸福的能力。今天夫妻关系写作营里唐老师留下的作业:我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和意愿吗?
听到这一问我自认为成长得还不错,飘飘然的念头升起,加上最近小日子过得挺好,毫不犹豫地自己回答“有!”
白天和慧爱群的大伙们徒步,爬山的时候我时不时回想起那一问和我自己的回答。让自己幸福的能力我毫不质疑地回答有,确实现在自己跟随唐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修心,练习提升幸福力,这能力是有的。
然而,“让自己幸福的意愿”让我陷入沉思。我反复问自己是不是在各个方面都链接成功,拥有让自己幸福的意愿呢?这意愿强而有力量吗?
并没有。
重复自问反思,脑海里流过了最近和婆婆相处的画面,相处时的感受涌上心头。发现那莫名的抗拒感又回来了,讨厌婆婆的存在。
这样看来所谓“意愿”在与婆婆相处这方面并没有覆盖到位,更多的是我自己不放过自己,我选择了“对抗”。
新鲜出炉的一件事,白天徒步回来整理东西洗澡等等完成后很累了,母子俩倒下就睡着。睡到晚上七点多醒来,婆婆说没做饭,她吃了我四点多做的汤丸还很饱,不知道我和儿子什么时候起来,不知道我们吃不吃饭,不知道“3、4、5、6、7”。
婆婆的一连几个“不知道”把我惹火了,内心变得拥挤,失望,委屈的感受相继膨胀起来。本来想着一起来有饭吃,吃好了赶紧做些事情陪陪儿子,明天开学第一天,这下什么都被打乱了。
临时煮费时间,又不想吃面条,我想都是婆婆不好,做不做饭不早说,害得人家计划全乱了。
越想心越堵,同时我想起早上唐老师的分享“我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和意愿吗?”在此情此景中完全没有!我又开始自问,和内心对话:我怎么跨越她?我没有了思考力,状态好像在青春期的半熟不生的样子。
我知道我又把婆婆当妈妈了,这是我给自己和婆婆的相处感到“委屈”时的惊醒语。可是理智始终还拉不回来,由情绪的控制我还是不负责任且傲慢地扔下一句:“那好,我们出去吃!”其实我的意思是我和可乐出去吃,不和你吃。
走到房间换衣服,调整了一下呼吸理智稍微回归,我喊出客厅:“妈,你也赶紧换衣服,那家寿司店太晚了很多种类都点不了。”
手忙脚乱地准备好出门,婆婆也相当利索,我惊奇。婆婆轻微中风后走路动作比较慢,我说:“我和可乐先去点餐,妈你慢慢走过来,不着急,我点着等你”。
一路走来晚上的风把我吹醒得差不多了,我刚到店里不久,婆婆已经在不远处匆匆向我这边走来。看得我感动不已,参杂一丝愧疚。婆婆一直在很努力跟上我们的步伐,经历千仓百孔的她要的其实很简单——陪伴和关怀。
抹去愧疚,我点好餐说:“还是妈你想得好,出来吃寿司快速妥当,吃好还可以散步回家运动运动。这个点来人又少,包场”。婆婆洋洋得意,我们聊起了徒步。
冷静下来想想婆婆几乎每天为我们做饭,不做一两顿甚至几顿也是很正常,做饭不是她的义务,是她付出的爱,要尊重和珍惜。
婆婆得知一起外出吃寿司穿衣利索,走路麻利能充分体现她很开心,今晚她想外出吃饭。三月份的旅行,婆婆与我们同行的忧虑这篇文章为我做了很好的心理建设。
我想和婆婆的相处,我选择让自己幸福起来更多的是放过自己,不与那些言语纠缠,不与突然变卦为敌,抱怨来了喊自己停,回到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条道上,然后思考我面对现状可以怎样做。
平和放松的心态一到位,拥有让自己幸福的意愿到位,能力也能到位,我比自己想象中更具智慧和温度。
意愿多坚定,能力会随生活中的磨炼而变强。目前这份意愿在我的生命轨迹里不一定很全面,我相信通过记录生活能尽可能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