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你身边的人花了很少的时间就完成了你许久才能办到的事?
你觉得很吃力的事情别人轻轻松松就做完了?
具体一些,
你的同学仅仅只是在考前复习了一个晚上考出来的分数比你高?而你却复习了一个星期
你也许认为他们那类人属于“天才”,以你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然后你会怎么做?
埋头苦干呗,还能怎样?
于是过段时间,你会听到一种声音: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宣扬“努力”的价值很有意义,但实践过程中,“努力”和“努力”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差异:
为什么他努力3小时就学会了,我认真一天也没搞明白?
请不要着急,别灰心丧气。你欠缺的,或许只是“刻意练习”。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书,就是《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全书主要内容:
任何一个正常的普通人,都具备成为杰出人才的潜能,任何一个菜鸟,都可以跃迁成为高手,而实现升级的最佳途径,就是锁定目标,像滴水石穿那样,瞄准一个点,锲而不舍,走出舒适区,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同时还要获得反馈,知道自己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进而不断改进(即有目的、专注、走出舒适区、反馈)。在日积月累的有目的的训练中,大脑的神经回路在改变,它在努力向你的目标方向做出适应,从而建立稳定的心理表征,最终走向卓越。是为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其实只关注一件事:如何成为所在行业的高手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
译者:王正林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再谈“刻意练习”之前,我们先来聊聊所谓的“天赋”
“天赋”,具体指什么?
除天赋外,是否有其他重要的、影响我们进步的原因?
依靠天赋只付出五十分努力的人,不可能胜过付出一百分努力的人。但是,如果在所有人都付出一百分努力,最终决定胜负的就是天赋
所以
不要让“天赋”成为你放弃的理由!
具体来说,要成为一个领域内的杰出人士,主要要具备两点关键因素:
1. 保持高涨的动机;
2. 持续不断的练习。
动机,包括兴趣、需求、愿望等。
我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些方法能够刻意制造或放大了动机,从而避免“三分钟热度”。
练习,关键是练习的“质量”。
最高质量的训练方式,产生最快的进步速度,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称之为: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这里,我先尝试把第二点讲清楚: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美国人Anders Ericsson与Robert Pool两人的著作。两位作者一位是心理学家,一位是科学作家。通过研究分析不同领域内大量杰出人才的成功真实案例,总结出这些杰出人才所遵循的一些普遍原则。他们无一例外的都采用了“刻意练习”的方法来进行训练
那什么是刻意练习呢?
刻意练习的特点:
首先,100%严格的刻意练习,需要满足两个外部条件:
1. 存在于较成熟的领域。
2. 有权威的导师。
其次,刻意练习发生时,有这些特征:
3. 发生在舒适区之外。
4. 有精确定义的目标和计划。
5. 包含有效的反馈。
6. 能形成高质量的心里表征。
下面我逐一解释这六点。
1.刻意练习存在于较成熟的领域。
某些领域在一段时间的发展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例如:音乐类(提琴、钢琴) 舞蹈(芭蕾、拉丁)体育(篮球、滑冰、高尔夫)智力(棋类、记忆竞赛)其他领域(医学、军事训练)等。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科学的训练方法使自己成为该领域杰出的人才,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埃里克森研究的领域,多是“认知复杂度”较低的领域,这些领域通常是极为纯粹的可竞技评分的技能。
那“认知复杂度高”的领域,类似建筑设计,沟通,管理 等认知复杂度高的能力,比较难有客观的测量和评定标准。这些能力的水平高低,涉及的成因更加多元复杂,但即便在这些并不“纯粹”的领域,依然可以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去提高,可以通过清单法的方式来提高,这里先不做讨论
2. 有权威的导师。
这里“权威”是只已经形成完善的心理表征,有着一套成熟的训练模式。(心理表征后文具体会解释)有了这样的导师,你将会少走许多弯路,可以更快时间地掌握该领域的技能。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如此,导师教给你的不只是技能,更是检验该技能的方法和模式,让你运用自如,形成自己的心理表征。
当你有优秀的导师可以学习时,你需要做到:大量学习研究;模仿复制;创作对比;纠正再创作
没有导师怎么办?
你可以通过网络,找到:
1. 丰富的学习资料、工具(书籍、视频、录音、软件等)。
2. 特定领域的学习社群(qq群、微信群、论坛、线下沙龙等)。
通过优质的学习社群和学习资料,你只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和发展,在自学过程中,你都需要做到:专注自学 ;及时反馈 ;不断修正
3. 发生在舒适区之外
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诺埃尔·蒂希运用三个同心圆来阐述刻意练习的定义和运作方式。
可以看得出来,中间的舒适区就是我们已经掌握的技能,而后进入学习区,进一步提高技能,最后减少恐慌区,让我们对某些事情有足够的信心去应对。
也就是说,待在舒适区,无论我们多费多少时间去练习,顶多停留在高级新手或者胜任者的阶段,是无法成为真正的精通者这种高手的。
问题是,我们很难确定自己需要学习的区域。好比我们无论开了多少年的车,也只是在舒适区里重复练习而已,这种在舒适区的重复练习,尽管让你开车的技能很熟练,但是却无法让你达到赛车手的驾驶水平。
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赛车领域,要掌握哪种程度的驾驶技术。
4. 有精确定义的目标和计划。
刻意练习需要通过一系列微小改进的积累,而获得整体的进步。
这条原则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做有目的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四点特征:
有目的的练习有几个特征
(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如音乐学生的“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
(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保持专注,让自己进入“心流”的状态(想想自己打游戏刷剧时的样子);
(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要想出监测自己进步的方法;关于正面反馈。人们通常会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时候放弃并停下,其实并非达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有意义的正面反馈是保持动机的关键要素之一。
(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这也许是有目的的练习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关于走出舒适区。遇到瓶颈怎么办?走出舒适区,意味着要试着做一些你以前没做过的事情。有时候,你也许发现,做一些没做过的事情,相对较为容易。解决方案并不是“试着做更难的事情”,而是“试着做不同的事情;不管什么障碍,越过它的最好办法是从不同方向去想办法;事实证明,有时候,其实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障碍。
5. 包含有效的反馈。
没有反馈,就无法取得进步。
为什么行业精英一眼就能够看出问题所在?因为他们对于本行业有着深厚的认知。
比如你初学象棋,勉强能够战胜三段以下的对手。但三段以上的对手,总是能够预知你每一步棋的落子。你之所以落败,是因为你没能比对方多想一步。
这就是反馈。接下来你就要通过刻意练习,提高你“多想一步”的技能,获得更好的水平。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需要以结果为导向。你可以用错误中获得反馈,也可以从失败中获得反馈。甚至,这一次成功了,你还能够在成功的实践中,改良操作方式,让自己刻意练习得更好。
只要你能够加深你对某项能力的认知,多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你才能轻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借助反馈机制和刻意练习,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的某些能力,你与高手的层次就会越来越接近。
6. 能形成高质量的心里表征
心理表征这个新词,我更愿意解读为心理结构或者思维模型,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在刻意练习黄金原则中,心理表征是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做刻意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更有效的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为什么这么重要?
心理表征有助于解读信息,加工信息。这个类似计算机AI视觉识图过程。
心理表征是一个框架性结构,便于做全局思考。有助于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心理表征是一个衡量标准,是基于技能进步而不断拔高的指标要求。
在《穷查理宝典》一书,查理芒格提到他有100多个思维模型,用于应对投资和生活中各种事情的处理,越多的思维模型可以让你有更多的视角来观察事物,让你的视角更开阔,发现其他人看不到的秘密与商机。
最后谈谈刻意练习的步骤和方法
①根据需求,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目标要有明确合理针对性。
②踏出舒适区进行学习和练习。
③专注投入计划中,重复锻炼(全身心投入计划达到忘我愉快地痴迷状态)。
④及时反馈并修正。(实践与反省)
⑤保持练习,完成阶段性的目标,接受新挑战。
⑥遭遇瓶颈,利用不同方法求突破。
⑦保持动机速前进,最终达到终点。
最后,祝大家早日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