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年底了,年初的时候定了好多计划,但是只完成了一点。这种情况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曾经认为自己是眼高手低,也找过很多原因,学习了很多,比如时间管理,梦想清单什么的,可是改变不大。看着那些目标,我其实挺想实现的。所以是我的行动力不够吗?可能吧。带着提升行动力的愿望,来学习朱颖磊老师的《POA行动力三板斧》这门课。吸引我的是“行动力”这三个字,还有它的副标题——高效达成目标的极简思维。
对于 POA,在上课之前有过一些了解。所谓的 POA 就是:Parter(伙伴)、Acceleration(方法/行动)和 Objective(目标)。O 分母上,所以应该越少越好,最低是 1,这样资源最能集中。然后通过 O 找到更多的 P,更多的 P 产生更多的 A,从而让 O 更快实现。这是我上课前的理解,虽然没错,但我为什么没有用起来呢?因为缺少具体操作方法,更缺更深层的理解和心法。这也正是 POA 的特点,看着简单,但如果不去深入学习,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P、O、A 这三者从哪一个先开始?显然应该是从 O 开始,因为我是知道目标的重要性的。知道不等于做到,而且没做到说明不一定真的知道。实际上我往往会忽略 O,直接找一些 A 就开始做起来。这就导致几个结果:1. 做的 A 跟我想要的最重要的目标没有关系,事是做了,但没用;2. 这些 A 是跟好几个目标有关的,精力、时间、资源被分散,导致哪个目标也没完成,没有产出成果;3. 遇到挑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就放弃了,半途而废。当然也不能从 P 开始。没有跟TA相关的 O,没有人愿意成我的 P。想要有效果、有成果的行动力,就必须从 O 开始。
关于 O,最难的是,如何找到真正的 O,而且必须是能让别人 “共鸣” 的 O。这也是我一直没有能解决的问题,往往自己找打的 O 只会让自己自嗨一小阵子。朱老师提供了一个简单好用的工具:痛 -> 梦 -> O。 人通常习惯于更关注 “我的痛”,但要找到更多的 P(伙伴),那就必须能找到 “大家的痛”。同样的,也从 “我的梦” 到 “大家的梦”。从 “痛” 到 “梦” 之间的就是要找的那个 O(目标)。朱老师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容易操作。
接下来就是找 P(伙伴)。P 越多越好吗?不一定。应该去找跟 O(目标)共鸣的人。按照共鸣的强弱以及资源的匹配性,可以进一步把 P 分成4类。针对每种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策略。
最后就是找 A。这时需要一起看着 O,拉着 P,一起来找 A。而且 POA 思维还自带 “纠错功能”。O 对不对,通过 P 会知道;P 对不对,通过 A 会知道; A 对不对,通过 O 会知道。
POA 更需要成为日常的习惯性思维。比如,想改掉某个习惯(A)时,就要问自己底下的 O 是什么。我有段时间胖了不少,采取了很多方法去减肥,可是效果甚微。我发现我胖了是因为平常吃了很多零食(A)。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有很大的压力,想暂时减缓一下压力(O)。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就知道如何去找正确的人(P)去请教如何更好的解压(O)。这时获得的方法(A)才真正有效。
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帮我做一些事情的小伙伴,有时是达不到我的预期的(O),即使我说清楚该如何一步一步做(A)也效果不好。这就是因为我没有把 O 跟他说清楚,他没有共鸣,自然会习惯怎么做就怎么,我说怎么做就怎么做。至于要做什么样,他自然不会去想。现在,我开始强迫自己先把 O 讲出来,并且问问他怎么看。讨论后,他会主动推荐他的朋友进来。而且,他们的方法(A)比我的高明多了。
我还在践行 POA 的路上。需要不断地更多的发现自己错误的认知,修正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的行动。我也会做一些沙龙分享,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到 POA。欢迎跟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