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家庭韧力
同样是经历严重创伤,但约有三分之一的人能站起来,过着健康的生活。对这些人来说,创伤反而能让他们的生命更精彩,因为他们具有家庭韧力。
主要分为三个领域:
1、 信念体系,韧力之核心。
为逆境创造意义:1、正常化,视应对极端状况的反应为正常反应。2、统合感,找出逆境中的积极意义,设法解决问题。3、能力感,对自己能力有信心。4、系统归因,多方面考虑问题,务实找到解决方案。
2、 正面展望:乐观希望与毅力。
不容易陷入无助的人善于用乐观的解释形态来解读遇到的事情。
3、 超越与灵性
“原谅”是充满疗愈力量的行动,特别是对自己。艺术、文学与音乐也有类似的效果,让我们在其中找到共鸣,释放我们的哀伤与孤单,拓展我们的视野与想像,不知不觉就超越了我们原本的局限。
能缓和冲击的组织模式:
1、 在重新调整的过程中,愈有弹性的组织,适应能力就愈好。
2、 另一个缓冲的利器就是家人之间的凝聚力。
3、 第三种使家庭组织更有韧力的要素是资源的运用。
有助适应的沟通过程:
面对不幸,家人间常会彼此保留、隐瞒事实,避免对方难过、痛苦。良好的沟通让家庭能发挥功能;面临危机与混乱,沟通更显重要。治疗师可以协助家人学会以直接、明确但体贴的方式,表达重要的信息与心情,以开启沟通分享的空间。找回欢笑也非常具有疗愈创伤的力量。
第七节 进入语言与意义的世界
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
知识其实是建立在关系上,也就是说,理解/知识/意义是在关系的脉络下建立起来的。回顾人类知识发展史,所谓的“事实”、“真理”不断被更新,导致“昨是今非”的尴尬。
语言是一种“游戏”,像镜子般反应真实世界。
对话:诠释与意义创造的美妙过程
并不存在所谓“最终的诠释”或“真正的理解”,每一次诠释都是试图理解与创造意义的努力,并且可以像涟漪般继续发展下去。治疗历程,简单地说,就是交谈、诠释与再诠释,创造新义。
叙事:解放与给力的过程
巧妙的协助案主意识到主流支配性故事对自己的压迫与限制,协助他们重新发展出一个比较有力量、有希望的故事。让人们得以重新整理自己的经验,对这些经验及自己产生新的理解,进而拓展了自己的生命。
反思过程:治疗中的留白
努力营造一个机会,让案主进入反思的空间,在反思过程中加入多元的观点,帮助当事人产生新的理解与意义。
反思团队:
反思团队在隔壁房间观察家庭会谈,治疗师在征求案主意见后,听取团队意见。
治疗隐喻(模型)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