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推么推社群看到赠书活动,此次赠书时《为何善意会伤人》。
看到书名我就忍不住填了申请表,从拆快递到写书评,还没超过两天。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政治社会学学者、社会学博士崛内进之介所编写的,作者深刻揭示了现代人身边种种以善意之名的暴力,从个人及社会层面深入讨论愿意,并为我们提供“良药”。
我不由想到前不久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小事。
我10岁的外甥在一个溜冰训练营学习溜冰,训练营有个积分制度,根据平时表现获取积分,最后积分可以换取礼品。外甥平时表现不错,他的积分可以获取最贵的礼品——价值400元的点读笔。
兑换奖品时,外甥不想要这个点读笔,只想要一台遥控飞机,但是我舅妈不允许,认为点读笔才有价值,并擅自做主用积分兑换点读笔。
之后外甥一直不高兴,舅妈便一直解释说是为了他好。
无可厚非,舅妈是真的为外甥好,点读笔无论从价值上还是实用性都比遥控飞机好,但是这种好,这种善意却伤害了外甥,导致他不愿意再学溜冰了。
我们身边到处充斥着善意,从小学到工作,从恋爱到结婚,总是有一个或者一群“好人”在旁边指点我们要怎么做,有的时候我们很恼火,凭什么对我们指手画脚。
但是想一下,又觉得这是为我们好,好像是可以被原谅,所以我们会陷入一个“善意”的泥潭中,越用力,陷得越深。
文章第一章就指出我们这个社会是个善意“泛滥”的社会,错位的换位思考、大众点评的效应、抨击他人的快感、过激的正义感等等成了以爱之名包裹起来的冷暴力。
善意会伤人另一方面从个人层面出发,也就是主观意识上所讲的共情,这也是一个陷阱,如何避开共情陷阱呢?
人是无法正确考虑他人的感受,而且人总是倾向同情容易引起同情的事物,也就是弱势群体。
有同情心是好事,但是同情心越强,越让人想惩罚他人。这样看来,前段时间网络沸沸扬扬的声罚林生斌就变得有有规可循了。
在我们感性理性失衡,无法摆脱共同依赖和自我欺骗以及明知是谎言还会被欺骗的时候,依然容易被善意伤害,或者以善伤人。
如何不过分适应他人或者环境;将心比心的两难,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将心比心,比如恐怖分子;在仇恨诞生之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如何真正理性地认识自我和关照他人,实现人际关系的融洽等等问题都值得深思。
我想,每个被以善意之名困住的人,不妨试着翻翻这本书,兴许你也能找到治疗的良药。
后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