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收到小伙伴的提议,让推荐一些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书单。而我以前写了一篇,《大学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十本书》,因为内容有重合,于是我回顾了整个阅读时光,列出了以下五本书单,它们在我当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则直接影响了我的成长轨迹!
一、自我意识的萌芽:《平凡的世界》
高一的时候,班上很好的朋友,借给我一本书,书名是《平凡的世界》。那晚我看到凌晨3点,仍然不舍得放下它去睡觉。这是我第一次阅读小说,也特别庆幸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平凡的世界》。
此后,我看了三遍《平凡的世界》,虽然是长篇,每一次都忍不住想要重温。《人生》看了两遍,还将路遥的短篇全部看完,虽然故事情节有很多雷同之处,但是来来回回看很多遍,仍然爱不释手。
《平凡的世界》是我最初的阅读启蒙读物,直接促使我自我意识的萌芽。高中之前的我,整个人都没有自我意识的。
从小学到高中,我的成绩都是游走在三四十名之间,后来看到少平的经历,才明白人活着是需要自己为自己去奋斗的。通过阅读这本书,也间接的帮我赢得了高考这场战役。
看《平凡的世界》之前,我是一直沉浸在电视的世界里。看这本书之后,我直接跟电视说拜拜,转而投身阅读的怀抱,并深爱至今!
此后,在大学期间,看了三百多本书,工作之后,忙碌的生活中,仍然保持平均每月8本的阅读量。如果超过三天不看书,我会感觉莫名的焦虑与不安,阅读是直接与我的幸福指数相连接的。而这些最初的起源,都是因为《平凡的世界》。
二、自我意识的觉醒:傅佩荣《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是一本哲学启蒙读物,浅显易懂,是阅读哲学的入门书。我是大二的时候看到的这本书,当时对于哲学的理解只停留在概念层面。
这本书介绍了很多东西方的哲学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哲学理念。当介绍到萨特的存在主义时,傅佩荣在书中起了一个小标题:“存在,就是选择做自己的可能性”。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带给我带来很大的冲击力,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要乖,要听话。从来没人告诉自己,要去做你自己。这句话在此后的日子里,一直让我念念不忘:“存在就是选择做自己的可能性”。是的,我要去做自己,一个真实不隐藏的自己。
从那之后,我坚定的选择了逃课。大学里的课,未必每一节课都值得去听,对于并不优质的课,我会直接逃课。但是我并不是为了不学习而逃课,相反我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才选择去逃课。
大二之后,逃课成为我的常态,我逃课泡图书馆,逃课去蹭课。很庆幸泡图书馆的日子,让我得以广泛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关于逃课去蹭课,我一般会逃掉本专业可有可无的课,然后去听中文系最优秀的老师的课。
同时那几位我经常去蹭课的老师,她们的人格也一直不断的影响着我,直到现在,也会影响我今后的生活。因为喜欢她们的课,也建立了一种亦师亦友的感情,这份感情值得一辈子去铭记。
三、旅行的意义:卢梭《忏悔录》
每个人的心底都曾渴望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促使我旅行的动机,并不是向往诗和远方,而是因为一本书——卢梭的《忏悔录》,真本书是属于卢梭的个人自传,这跟旅行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在这本书中,卢梭青年时的经历带给我很大的触动。少年时的卢梭认为:“无论怎样的封官荫爵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这世上再没有什么比年少时的四处游历来的更为珍贵的了。”那一刻,看到这段话之后,我就怔住了。
于是那天上完外国文学课,我就一个人买了一张去衡山的火车票。并且在当晚徒步爬到了山顶的祝融峰。从那次旅行之后,我就爱上了徒步,骑车,爱上了一个人的旅行。
卢梭在十六岁时,逃离日内瓦去流浪。一路上,他当过学徒、杂役、流浪歌手,为接下来的旅行赚取路费。赚完路费,他就开始出发去山林中徒步。他在书中写到:“年少时就有机会爬山越岭,登临阿尔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
而且卢梭的旅行基调就是“折腾”!这也奠定了我日后的旅行基调,两字:“折腾”!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是没有太过强烈的旅行的欲望的。看完这本书之后,总是会隔一段时间就会出去溜一圈。无论是短途的徒步、骑行,还是滇西南和川藏线的说走就走。身边的好友说我是个浪子,殊不知,我成为浪子的根源,是因为卢梭的《忏悔录》。
四、人是需要自救的:徐晓《半生为人》
《半生为人》是徐晓回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所著的书,这本书中有她和丈夫周郿英之间相识、相知、相惜、以及永别,这样一种爱和伤痛让我感动;她和赵一凡之间亦师亦友的感情让我神往,同时,她和一起创办《今天》杂志的一帮好友:北岛、史铁生等人之间的友情,让人钦佩。
但最令我念念不忘的,是她赤诚的自我剖析,以及她提到的:“人是需要自救。”
徐晓有在书中提及自己的经历: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是最迷惘的,我不知道我所处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急于改变,又不知道该怎样改变,能不能改变,变成什么;充满了激情,却对前景没有明确的想法。
这样一段话,直接戳到了我的神经末梢,这说的不正是当时的我吗?有太深刻太强烈的共鸣,毕业那段时间,这是我最真实的内心写照。看到这一段话,仿佛此刻正有个最懂我的伙伴,在陪伴着我一起体验这种不安和迷惘。
徐晓在书中说,人的心啊,简直像是一个牢笼。每一种思绪,每一种情感,每一种本能的冲动,每一种社会的理念,都像是一头怪兽,互相纠缠,互相冲撞,互相折磨。你东逃西撞,左奔右突,但是你看不见出路。
徐晓说,你的心是牢笼,心里的东西是困兽,没人能够拯救你。你是你自己的囚徒。你是你自己的结果。
是的,你是自己的结果,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在我大四那段最困顿的时光,徐晓将我彻底的拯救了出来,我是自己的牢笼和困兽,明白了这一点,尽管各种思绪与情感仍然是会左冲右突,但是我已经学着去接纳这样一种存在。
五、内省与自我觉察:心理学《少有人走的路》
这本书的作者斯科特·派克,是一名心理医生,而这本书是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经典作品。在这本书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身性格存在的一些缺陷,以及心理层面出现的不安和困惑。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抛下以前对心理问题产生的偏见。
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敢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或者觉得心理有病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直到我接触到心理学才懂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在或多或少都曾有过创伤,我们的情绪之所以波动是与我们的童年经历有极大的关系。这需要我们与自己进行对话,进行内在的探索。
关于内在的探索,这条路确实是少有人走的路。能够做到自我觉察,与自我达成和解,真的很难。
学习心理学之后,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而这种理解和包容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不需要你刻意去体会和寻找。而那个最应该被包容和理解的人,首先就是你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拥抱自己的内在。
hello菜菜:
以上这五本书,是过去成长道路上对我影响最大的top5,相信在以后阅读生活中会不断出现对我影响深远的书,生命不息,阅读不止。成长是一条漫长的路,而我相信自己会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
相信在你的阅读时光里,也会有对你产生一定影响的书,欢迎留言,咱们一起交流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