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如王小波这般睿智、理智、狂热又特立独行的人少之又少。读了《黄金时代》第一章,就已经完全同意这句话了。
刚才一位销售同事还在谈论,销售工作要想做的好,就得不要脸,要脸的人做不了销售。
其实“不要脸”背后是近乎疯狂的执着,在王小波身上看到了对“自由”疯狂的执着,甚至是迷恋。
他追求舒适而惬意的自由
陈清扬找王二证明自己不是破鞋,他却用各种方法证明她就是破鞋,因为证明她不是破鞋太难了,而别人也不会相信的。
王小波的引人之处在于,他不妥协也不反抗,反而从缝隙里找到一种舒适的自由,并尽情的享受这种自由。
这种坚固牢靠的人生观,是他在那个荒唐年代的钢铁铠甲,刀枪不入,像硫酸一样的流言蜚语、人情世故也无法腐蚀。
自由何来?
若美丑无别,善恶相对,自由就会像空气,触手可及。
当陈清扬进到茅草屋,看到王二的小和尚直挺挺,像丑陋的刑具,那时她惊叫,放弃了一切希望。
后来,陈清扬很配合批斗会,每次听到喊她的名字,就赶紧把破鞋挂在脖子上准备上场接受疯狂的批斗和摧残。
最后,她说人来到世界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
陈清扬为什么如此乐意接受摧残,还快乐至极
王小波在文章多处说明了缘由:
王二和陈清扬要雌雄同体,合二为一。而善与恶、美与丑、黑与白本就为一体,不容分开,也无法分开。
把自己赤露露的袒露出来,无需一丁点遮掩,阳光也好,雨水也罢,尽情的享受就好!
总之,王小波给我极大的震撼:原来人世间还有这种巍峨如山,狂奔如洋般的人生观。
余华老师的《活着》,有一种接受一切磨难,并为活着本身而活下去的勇气。
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说苦难和美好本就是一体的,像黑夜和白昼一样轮流出现,无优劣、无高低。
我们可以接受人生的摧残,并快乐至极,因为摧残本身也是快乐。
水平有限,写出来的文字永远无法诠释王小波老师那种惬意自由、理智、狂热奔放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