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其实早都已经慢慢取代、替换我们的工作,工业上的所谓自动控制等等都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形式。
我们之所以现在才有了强烈的感触,是因为人工智能已经从工业领域渗透到了生活领域。这才是最危险的。一旦人工到达了你的身边,说明两个问题:技术已经成熟,趋势不可逆转。
所以,很多职业面临被替代的风险。至于是否替代或者说是何时替代,只是成本问题而已。
越是需要主观判断的,涉及到人的思想的,就越不容易被替代。比如作家、作曲家、编剧、导演等等。种种和美、艺术相关的行业都会得到空前的发展,由于机器人短期内还无法学会思想、感情、审美这些复杂的东西,所以,这类职业将会是区别“智人”和机器人的最佳工作。
越是程式化的、只有少数条件判断的工作,就越容易被取代。比如流水线工人,初级码农、初级产品经理或运营经理、银行柜台、外呼中心坐席等等,一旦投产比合适,逐利的资本家会立即采取行动的。
所以,李开复说,未来的10年,50%的人都会失业,而他们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比如说交易员,助理,秘书,中介,这些事情,它都会比人做得更好。
未来非常血腥。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
首先是尽量不要长期从事程式化、流程化的工作,这类工作做久了,很容易觉得自己“熟能生巧”,已经是老司机了。在可能的情况下,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让自己时刻处于学习区。如果你的工作紧张到完全无法利用工余时间充电,那么你要小心了,人工智能首先替代的就是这些重复性很高的职业。
其次是争取提升到一个需要大量主观经验决策的高度。如果在一个公司里面长期无法跃升到这个高度,比如三年内,那么证明你基本不具备条件再向上走了。尽量考虑到其他更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寻找新的机会。
我们可以选择不相信,但有多少人能想到共享单车让那些租单车的行业瞬间就崩塌,然后让多少路边修车的大爷重新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呢有多少人知道很多行将倒闭的自行车厂,因为共享单车的出现,奇迹般的获得重生?
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面对新的机遇,很多人都经历过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至少,我们不要变成那个最后要和机器人抢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