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签约作者成甲创业的早几年,非常“宅”,绝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公司里——除了与同事、客户必要的交流外,其他时间都在处理工作。那个时候,成甲的想法是:只有专注,才能极致。这个专注的劲如同007七年一个梦想,7年后一起去南极。
尽管当我专注于文化旅游领域时,会对专业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入;可是,时间一久,我就发现有点不太对劲:但同时,我却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反应,也慢了半拍——这个世界上其他领域正在发生的事情,很可能会在未来深刻地影响我所在的领域,而我目前的做法却只能让我在变化和影响发生之后,被动地做出反应。
换句话说,我越努力专注于工作本身,我的子系统效率就越高,可是,这带来一个副作用:专注导致我的视野可能越发狭隘,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就越弱。(这真是又一个子系统追求高效带来母系统不稳定的案例……)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发现我面临着一个严重的冲突:
一方面,我必须专注于公司业务,才能确保在这个领域凝聚核心优势;可另一方面,我又需要花更多时间了解更多信息,开拓眼界,否则我就会处于“看不到”的状态。
1
找到网络的中心节点
我们一直说,要打开眼界,放大格局。可是,什么是眼界?什么是格局?
所谓眼界,就是能看到过去看不见的可能;所谓格局,就是能聚焦有战略价值的选择。
因此,大格局需要大眼界,而大眼界意味着看到很多可能性。
那到头来,什么叫看到可能性呢?
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暂时放一下,聊聊另一个概念——“复杂网络”。
我们生活的世界,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由无数网络节点相互联系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
构成网络节点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由人类构建的组织(如工厂,媒体,协会等,乃至想象的共同体),甚至随着物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物质/设备(或者其他任何元素)也加入这个庞大的复杂网络。
在这个庞大的网络里,信息、能量、物质等资源通过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而在网络中流通互动,彼此影响,构成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但又生机盎然的世界。
在这个宏大而复杂的网络里,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就是一种关系,也是一种可能性。换句话说:我们看到多少网络节点及彼此的链接,就看到了多少可能性。当我们能够看到事物间更广泛的联系时,也意味着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看到更多的事物,以及看见事物间更多的联系,这就是更开阔的眼界。
可是,这个世界的网络是如此庞大,节点的数量、类型以及关系是如此多,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多了解这个网络上发生的事情呢?
这个问题,乍一听有如大海捞针,确实很难办。不过,问题就是用来解决的,复杂网络科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个独特效应,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效应就是“小世界效应”。
所谓“小世界效应”,通俗来讲,就是在一个复杂网络系统中,大多数信息、能量、资源的交流,都是通过少数中心节点实现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找到甚至成为这样的中心节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处在一个极有优势的位置——你不需要总是出去,信息、资源与人脉就会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你这里,产生无数的可能性!
这是多棒的事情!这就是《好好学习》中提到的:位置比努力重要。
因此,如果想要让自己能够不断开阔眼界,比起就这样直接出去找资源、看新东西,倒不如做一些战略性的工作:把自己放在、甚至打造成人脉,信息,资源交汇的超级中心节点。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深入了解这个概念:“中心节点”。
首先,所谓“中心节点”,它并不是事物固有的、绝对的性质。
一个人或组织是不是“中心节点”,取决于你选择的网络边界。在你们公司你可能是中心节点,但是在行业里你可能就不是中心了,在国家大格局下,你我可能就连外围都算不上了。
这就是复杂网络层级性特点:在不同的层级,都有自己的中心节点。不过,反过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位置都可以找到这个层级的中心节点。
比如,在校大学生可以加入自己喜欢领域的一流社团,就是靠近了这个层级的中心节点;一个公司的新人,加入一个有影响力的行业组织,然后通过努力付出赢得组织核心团队的认可,也是靠近了中心节点……因此,不要觉得自己现在没有接触到特别厉害的“中心节点”,每个层级都有让你开拓眼界的节点。
其次,“中心节点”不仅分成了不同的层级,还有不同的维度。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层级里,也可以有很多个不同属性的“中心节点”。
比如大家同样在一个村子里,住在村广场十字路口的人家所处的位置,就比住在村里头的人的位置在获取信息、认识其他人方面更好,这是地理属性的中心;而村长和书记,又比其他村民获得信息要更快更广泛,这是权力属性的中心;你天天和村里学问最高的王爷爷学手艺,就比其他人在获取知识方面更有优势,这是知识技能的中心……
类似的不同领域的中心,我们还能举出很多。一个村庄,就是一个世界,道理相通。
当我们理解了“中心节点”层级性和多维度属性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寻找甚至成为网络中心节点有无数种可能的方法和路径。在各种中心节点当中,我认为有几个维度的网络中心特别值得我们重视,比如:人脉中心节点、事件中心节点、知识中心节点。
其实,这三个中心节点,就是能帮助我们开拓眼界的三种核心方法,用直白的话讲,就是:跟对人,做大事,读好书。
但在这三个因素中,跟对人是最重要的。因为事情都是人做的。复杂的事情,找对的人,也就简单。而简单的事情,用错人,也会复杂。
信息、行情、事情都在不断变化,每个阶段、时代都有新的浪潮之巅,各种网络中心节点也会随之变迁,但是,如果我们抓住了事情背后关键核心的人物,那么理解变化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就更容易一些。
正所谓,知人,才能论事。
因此,在我看来,每个领域背后的关键人物,都是一个能够“以小博大”的重要网络中心节点。换句话说,人脉中心节点的性价比比较高,它往往同时承载了信息、资源和关系,并且在时间变化下的稳定性较高。因此,我们更应该跟对人,与那些比你有更好认知、更好视野和更好位置的人建立多维的积极互动关系。
可是,怎么样才能找到这样的人脉中心节点呢?
其实,如果你理解了我前面说的网络中心的层级性和多维性,你就会知道,大多数时候,这样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默默地活跃着一些特别厉害的人。
比如,有的人在某一领域专业知识很扎实,特别有思想,或者有的人文采特别好,要不然就是有人认识很多各行各业的人……
但是,我们真的有用心地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吗?
大多数人的朋友圈,都是一个未经开采的富矿。
2
激活高质量人脉,靠近网络中心
有一次和古典老师聊天,他提了一个概念,好像叫“私人智库”,核心意思是他把自己朋友圈中的各个领域的专家整理了出来,然后遇到相关的问题时,会第一时间向这些人求助。
古典老师的这个主意特别好,一方面解决问题很高效;另一方面,这样的互动也增进了和高手之间的联系。
可是,很多人想要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就会发现存在一个问题:我们不像古典老师那样,本身就是一个有影响力的高手,是网络中心节点,人家高手凭什么理我呀?
这确实是个问题。
前面我们提到“开采朋友圈富矿”的类比,虽然形象,但是并不准确。因为没有人愿意被开采,尤其是高价值人脉——人人都喜欢给予者,而不是索取者。因此,要真正实现私人智库的梦想,我们先要解决另一个问题:如何给对方创造价值,赋能于对方,让对方愿意与你互动,这才是激活高质量人脉的关键。
事实上,每个人无论自己影响力多大,也都有天花板,一样面临着如何让另一个领域更高级的专家成为自己智库的问题。那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呢?我们这里就分享2个激活高手的方式:
1、基本功:价值供给
说到做给予者,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到:我请教别人,耽误人家的时间,我应该为对方的时间付费。
因此,我就看到过一篇文章推荐过这样一个方法:当你向别人提问的时候,一定要附上一个微信红包,这是新时代的社交礼貌。
我当时看到作者这个建议呢,觉得挺有意思。当然,我们单独看这个办法时,感觉这么做是遵循了“给予者”的原则,体现了自己对对方的尊敬。
但是呢,我总觉得怪怪的,以我的经验看,这么直接给钱的方式呢,和中国人主流含蓄的文化有点不符。
况且,就算文化不成问题,可是,如果真有问题要请教,对大多数专家而言,时间的价值比一个红包贵得多。你这么做,到底是尊重他的时间还是不尊重呢?
其实,在我看来,如何你去恰当的方式请教,专家不收你的钱,也会帮你解决问题,前提是,你要用正确的方式。如果你把专家可能权衡的很多因素,简化成给“钱”这唯一的维度时,就有点弄巧成拙了。
如果,如果你一定要从钱入手来交换价值的话,那就应该用更市场化的方式。比如,我见过有两种方式就比直接发红包更好:
(1)去“在行”APP上约见。如果对方是在行行家,你可以按照对方定的价格直接付费。在这个平台上,是市场规则主导,花钱就不会觉得怪。
(2)如果对方没有开通“在行”专家,但是开通了公众号,你也可以对你喜欢的文章给出打赏,表达对对方的认可。
我有一个朋友,他说他要认识一个专家的话,就去那人的公号文章上赞赏,每篇文章都用心留言,然后打赏108元,一直留言+打赏到对方充满好奇主动联系他。用他的话说,一般打赏的钱都不会比请人吃一顿饭多。
你看,这种“用钱给价值”的方式,是不是比直接给红包,更聪明一些?
不过,用钱给价值的方式再高级,也只是一个敲门砖,最多让专家对你有好感。如果你想要对方真的对你感兴趣,甚至愿意主动帮你,其实最重要的往往不是钱,而是你对自己的高价值展示,让对方看到你的价值——比如你的专业能力、认知深度、社交关系或者其他特长——让对方知道,你可以在什么方面成为对方的“智库”或者“帮手”。(关于这个问题,我的新书中还会深入探讨~)
当然,不同的人条件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换一个角度看,每个人都有别人没有的互补价值。
比如,如果你只是一个在校学生,想要向一个专家学习。不要上来就求助——而是去想,我如何可以帮到对方。
比如,学生可以说:“老师,我特别敬佩您的能力,希望有机会能做您团队的一名志愿者。我自己比较擅长英语,现在学校时间又比较充裕,如果您有需要英文翻译或者整理的工作,可以告诉我,我随时全力支持。”你看,如果你是专家,会不会对这样的信息更有印象?
再不济,如果你只是一个柔弱女子,没有其他特长,你也可以……
一哭二闹三上吊了吧。。。
开玩笑啦~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对优势——你可以比对方有时间,比对方有力气,比对方健康,比对方有耐心,比对方懂设计……有无数个可能的维度。
用心挖掘自己的优势,告诉你要链接的高手,你在哪方面可能能帮到对方。未来当你需要向专家请教的时候,对方会想到以后可能也会请你帮忙,这样就有更大的概率建立联系。
2、进阶术:整合赋能
前面提到的是和高价值人脉建立信任的基本功。当你的圈子里积累了十来个高手之后,你就可以把这些高手朋友的关系进行升级——让高手相互链接。
很多人认识重要的人脉之后,总是藏着掖着,视为自己的资源。殊不知,人脉关系在互动交流中才能不断增值,产生新的可能性。
比如,你可以组织一些线下沙龙,把认识的好朋友召集一起,大家互相认识,彼此讨论,往往可以碰撞出很多新的合作机会。
我自己就每个月组织一期“高手闭门会”,分享大家经历背后的关键时刻和选择,这样的分享,不仅让我和很多朋友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信任,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产生很多新的合作。
当然,要组织好一次链接活动,涉及到很多后勤准备工作,但是考虑到你能够从这种整合赋能中获得的成长和信任关系,这样的付出非常划算。如果你恰好在一些大公司工作,说不定还能够借助公司的力量“夹带私货”互利共赢。
小马宋在他的书籍《朋友圈的尖子生》里就提到过一个案例。早年小马宋想要认识罗振宇的时候,就“假公济私”,和自己当时所在公司暴风影音的领导申请,以公司名义邀请罗振宇老师合作,几经努力,最后成功和罗振宇老师建立联系,而这,又为他后来成为罗辑思维的品牌顾问,埋下了伏笔。小马宋老师的这个做法,就是一个典型靠借力打力巧妙整合资源的案例。
好,今天文章有点长,让我们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要点:
(1)要看到看不见的世界,就需要拓展自己的眼界,具体该怎么做呢?
核心策略:让自己站在信息、资源和人脉的中心节点。
(2)在各种网络中心节点里,什么样的节点价值最高呢?
在我看来,人脉中心节点的性价比往往价值最高,因为一个高价值人脉节点往往同时是信息、资源和关系的聚集处,并且在时间的变化下,节点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3)我们怎么才能靠近甚至成为人脉中心节点呢?
可以通过付费购买、价值展示、整合赋能等方式,以做“给予者”的方式来激活人脉中心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