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6、7年前看过一篇《40岁以上的外企人到哪里去了?》这几天又看到这两篇《40岁以后的市场人都到哪里去了?》《40岁的银行副行长,想要换份工作比大学生还难》算算自己的年纪……也已快奔到四十了!那么生涯规划对于40岁以上的职场人士还有用么?且听今日发问
7,生涯规划对于上了40岁的的职场人士还有用么?
先说结论:有用!当然越早开始越好!
很多人到了四十岁还在遭遇成长的烦恼,生活上摆脱不了原生家庭束缚,工作上面临着年龄天花板,经济上房子、医疗、教育、养老,座座都是大山! 记得7年前看完之后,立即计算了一下单位里有几个上40岁的员工,结果发现大概只有一两位,而且都是高层领导了,其他人都还郁郁葱葱!不得不承认,中国社会真的很有“年龄歧视”,而且这种歧视已经发展成为“集体无意识”了,职场上招聘有年龄硬杠杠、体制内提干也有年龄硬杠杠,北京公园里为子女拉郎配的父母们年龄也是般配与否的主要指标之一,尤其对女性更是苛刻一点,影视作品里基本没有以40岁以上女性为主角的作品,近期大热的《欢乐颂》也好《我的前半生》也好,人设都卡在40岁之前,更不要说各种架空历史的鲜肉剧,有时候看到家里长辈近70岁蹲在电脑前看《楚乔传》真心有点违和啊,怪不得中国著名装嫩女演员,刘晓庆会一直执着于扮演16岁........社会根本不许美人见白头!
.当然普通人的人生是不可能永远停在40岁之前的,40岁之后也有工作、生活、娱乐,但是社会“集体无意识”的忽略了而已。这个情况逐渐在改变,我认为原因之一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在迅速消失,人群的年龄层次比重在逐渐改变,社会文化也会随之改变!
本周学习的任务里有生涯规划的学习,了解了“生涯规划理论”的百年历史,结合自身问问自己:已不年轻,生涯规划还有用么?答:任何时候都有用!来看一张舒伯的《生涯彩虹图》
在个人发展历程中,随年龄的增长而扮演不同的角色,图的外圈为主要发展阶段,内圈阴暗部分的范围,长短不一,表示在该年龄阶段各种角色的份量;在同一年龄阶段可能同时扮演数种角色,因此彼此会有所重叠,但其所占比例份量则有所不同。 越早知道角色和生命阶段的匹配,就会减少很多因此而产生的角色冲突、心理冲突。同理,在考理财规划师的时候,人的不同人生阶段对于风险的偏好和承受能力,面临的经济事件都大不相同,及早做好规划,才能从容淡定,而不是踩上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想要在四十换赛道,从零开始当然很难,可能还不如一个刚毕业的大学来的可塑性强,但是,咱们不能这么玩,策略得是:在积累经验、资源、人脉的基础上凝练出自身优势,关注行业趋势,寻找新机会或者发展斜杠能力!前面三篇文章中的主人工,四十岁的外资高管创业去了,四十岁的市场总监移民澳洲做海外房产中介去了,而四十岁的副行长,也应该看看金融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特点,寻找事业的突破!老祖宗说“四十不惑”,于我而言,不惑即是:内心安定,圆融通达,不念过去,不畏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