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醒来,睡眼惺忪,不见老公,继续闭目养神;一会发现老公从卫生间悄然出来,余光一暼,咦——左手手机,右手拿着本书?我马上戴上眼镜,扭头,将视线调整为和他手中的书成直线,我十分好奇他手上拿着什么书?!在这互联网时代,清晨时分,能与手机一同登入卫生间之雅堂的东东,一定不简单。一看封面,哇,《中国式众筹》——看来书也是有气场的,家中200本《中国式众筹》(参加中国式众筹.首席架构师培训发的),已然全方位吸引了老公的各种感官,才有此罕见“局面”。再进一步探究,久违的翻书声和手机敲打字的节奏显得异常和谐,凑近一看,老公在画着思维导图呢,如下图(他说还没弄完,经同意,先借用一下):
话说和中国式众筹的相识,是老公给牵的线。大约两年前,老公和他同事到1898咖啡馆见杨众筹,那时杨众筹还不叫杨众筹,叫杨勇。回来后,老公绘声绘色地和我描述面谈的事情,具体说了什么内容已忘却,但从他的语气和偶尔蹦出的几个形容词来看,他对杨众筹评价颇高;第二天,杨众筹驱车从北边到东边老公的公司和另一位老总谈众筹(老公很惊讶杨众筹的行动力,后来我明白了那叫布道,就和牧师不辞辛苦地和慕道友传道一样)。
由于老公几乎不看朋友圈,有时我会代他看,特殊事件我再向他“汇报”。每读到杨众筹的分享,我都格外认真地读,同时也惊讶于杨众筹的朋友圈每天信息都离不开众筹、众筹、众筹……
有一天,我突然看到杨众筹在微信分享的一句话,大概是:“结婚**年,相爱如初!”顿时,这男人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高大了起来——如果一个男人在事业上努力追求的同时,又顾家,特别是在满是“众筹”的朋友圈里提及他的家庭,在我心目中是加分的(就比如今天原创群有位王师兄提到由于护照丢失而没和老婆去坐游轮,深表遗憾,我对他印象也顿时更好起来,而不仅仅只停留在他文章写得好的层面),于是我默默地给杨众筹点了个赞,如果没记错的话,那是第一次给他点赞。
再后来,有一次看到杨众筹说将有一个人才IPO的千人大会,提前要讨论PPT的制作,感兴趣的拉进群,然后某年某月某日到1898咖啡馆参加讨论,我把这则消息及时向老公进行了汇报——这话题的前部分“人才”吸引了从事HR的我的兴趣,后面的“IPO”激起了从事投资行业的他的兴趣,“人才IPO”这几个字同时让产生我们了好奇,加之之前老公对杨众筹的好印象及我间接从他那得到的好评,某年某月某日,我们携手去了1898咖啡馆,参加了关于人才IPO的讨论,回来后我也很认真地写了会后作业。
那是我第一次去1898,第一次见杨众筹等各位前辈。
回来后,我把老公微信里杨众筹的微信名片发给我自己,试图加杨众筹微信,结果得到回复是加他另外一个微信号,此微信已满,后来加了他另外一微信(我约估那是他的第三个微信了)。
后来,我和老公又一起参加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人才IPO千人大会(关于人才IPO,可以搜 《1898咖啡杨勇:众筹的最高境界——“人才IPO”》 。
再后来,
我在我的微信朋友圈继续默默关注杨众筹微信,有时和老公汇报杨众筹动态,有时没汇报(老公也很支持我多关注杨众筹信息,他说能训练思维,开拓视野,他说他虽然成不了杨众筹(因为性格、恩赐等的不同),他说杨众筹无法复制,但他很欣赏杨众筹他身上的很多品格);
后来,我又再次从线上走到了线下:独自参加了杨众筹举办的一些讨论会/培训课:
比如,参加企业家写作讨论会,在中海大厦;
比如,参加两次杨众筹公益写作培训班,分别在1898和中海广场(第一期我写的作业《千名网红——凡凡众生,伊人何处?》发表在了杨众筹启示录上,并荣任第二期公益写作培训班的学委,深感荣幸),
再比如,
参加了第五期中国式众筹.首席架构师培训班
并且参加了第四期中国式众筹原创自我挑战赛(此时此刻正抓紧完成今日的第二篇原创作业)
还有,日思夜想那200本《中国式众筹》,如何把它们风风光光地“嫁”出去?!
老公从卫生间时拿着的那1本《中国式众筹》给了我亮光:
记得我和他说:“要不,你买一本??”
“这还用买吗?我的,不就是你的吗?”内心另一个声音告诉自己。
而老公用他画的思维导图给了我答案:
重要的不是谁来为这些书买单,而是如何把众筹思维装在脑海里,并实践出来。当践行了,书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200本《中国式众筹》,待“书”闺中,何时风光“出嫁”?
不急,时间会给答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