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读高中时,因为腿长的优势,误打误撞被选为学校长跑队的队员。那时甚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心,虽然体育成绩很差(总在及格线周边徘徊的那种),但是不防碍我有一个热爱运动的心。
加入长跑队以后,就意味着我要和大家一样开始接受严格的体能训练,队里的常规锻炼是每天一大早5点多起床,洗漱完毕,6点开始绕城跑,规定的路程在15000米左右,要在1小时内完成,就这一项对那时的我来说已是一个挑战。
通常前半程,由于体力相对较好,还能滥竽充数,保持与大家差不多的前进速度。可是后半程开始渐渐体能的差异显现出来,双腿就象灌了铅一样,速度根本上不去。而且任凭怎么努力都是徒劳,当明白自己心有余而腿不快时,陷入深深的绝望。
为什么队友们能跑得那么快?试着按老师的方法,调整步伐,调整呼吸,减少手臂摆动幅度......,可是结果总是没有悬念,永远是垫底的最后一个。望着队友们远去的背影,只有咬牙坚持。那段时间多亏了监队的体育老师鼓励我,每次总是全程骑着自行车跟在我后面给我打气,对于我这个落后分子,她没有半句怨言,所以直到现在我还对她满怀愧疚,她这么相信我,可是我却让她这么失望。每次当我们俩好不容易到达学校时,总是会比队友们晚到半小时甚至更多!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月,虽然每天很努力,可是掉队的情况也没有好转,相对于别的同学的进步,我差得太远了,我想继续训练,可是不能总给大家拖后腿吧,后来听从老师、同学的建议,只能黯然放弃,退出了长跑队。我的体育梦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破碎了。
直到那时我才明白,光凭一腔热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条件,再怎么努力都不会接近目标。
适时地放弃,并寻找一个合适自己的目标才是明智之举,看看著名作家毕淑敏如何选择放弃,选择自己需要的方向的吧。
1998年,著名作家毕淑敏秉着对心理学的爱好,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心理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到了2003年7月,眼看就要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了,但她考虑再三,最终决定放弃。这使许多人感到意外和不解。
她冷静地回答:“因为我不能去考外语、写论文。我担心一个几十万字的心理学博士论文写下来,我可能就不会写小说了。因为风格不一样,思维的训练也不一样。考外语,是一个死功夫。我想,生命对我这个年过五十的人来说是那么宝贵,不值得拿出半年时间专门去念外语,去应对考试。”
知道自己要什么,更要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这才是你走向成功应有的态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分散学习注意力的诱惑太多。我们总是害怕由于自己的闭塞、落后而会被这个时代抛弃,总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无限多的知识。学而不精,学不以致用,变成很多人的困惑。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前一阵子,我心血来潮,很羡慕别人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咬咬牙也花了不少钱去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口语能力。象模象样地坚持了一段时间,有一天突然冷静下来,发现只靠学点课堂知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的工作环境不适合学习英语口语,因为根本就没有语言环境!没有锻炼的机会,只有机械地输入而没有灵活地输出,怎能将这些英文字母变成流利的对话?
当我明白自己做了个错误的决定时,反而身心变得轻松,一切都还来得及,及时止损也是一种策略,毅然决定放弃原计划,暂时放弃对英语的孜孜以求,以更慢的速度,更弱的强度维持在基本学习状态就可以了。解放生产力,集中处理目前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
有时我们也可以在放弃中学到很多,在退一步中看到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