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运,又见滚滚人潮。
“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中国人过春节已有几千年历史,但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春运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人们不再束缚在一块土地上或是单一的工作岗位上,随之成为春运洪流中的一员。他们中,有下海经商的创业者,有进城务工的农民,还有千里求学的学生。他们穿梭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流动中,把劳动力、生产资料、知识等汇集成奔腾的大江大河,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从春运最初的不到1亿人次增长到如今的近30亿人次,从以前的绿皮车到现在的高铁复兴号,春运的几十年变迁也是中国飞速发展的缩影。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我们在时光的空间里,经历了无数个风风雨雨,一张浅浅的车票,数个梦,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走在大街上,看到了匆匆忙忙的行人,去向哪里?为什么去呢?我们也想去问问。
路过一个大姐姐,她说。
这些年在外打拼,几年都不回家了,今年想回家里看看,可能我需要安稳的生活吧
跟一个帅哥打了声招呼,他说。
都觉得网红很不错,我目前还在上学,平时也会赚一些钱,我回家的车票自己挣的。
路过一个老奶奶老爷爷拎着袋子,他们说。
儿女都在这个城市打工,我们不放心,就过来看看,过年了,我们得回去了,过几天他们也回来吧,平时吧都挺忙的。
嗯看到他们我想到了平时也得常回家看看,不过我也有梦想,就希望能完成吧,梦想不大,但我会努力,平时也挺喜欢那些励志的综艺,激励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一些。
曾几何时,人们带着铺盖卷通宵排队,绿皮车的厕所挤满了人,“金鸡独立”动辄十几、甚至几十小时的“囧途”如家常便饭。一部春运史,承载几多乡愁,又映照出多少时代变迁。
看到《火车上的中国人》一书,说到高铁上为什么故事变少了,王福春提到,当年绿皮车总是一票难求,人满为患,开得也慢,那时候不管是大学生、推销员、民工全要坐这些绿皮车,坐下以后就聊开了。天南海北的客成了彼此的朋友,有烟同抽,有酒同喝,下棋找对手,打牌三缺一,大家有临时的共同生活,有一样的记忆。有多少乐子,下车也得散伙,那种江湖气就是人生。高铁时代太方便,人们也更喜欢低头看手机,王福春感叹,在车里拍到的故事少了。坐火车从痛苦无奈变成幸福享受,人的感情淡薄了。
与社会一起提速的,是我们的火车。而与座位由硬到软的方向相反的,也许是乘客的面孔。这个时代已经很少有商贩追着火车售卖农副产品了。卖零食的乘务员依旧流利地背诵着火车专属的经典对联——“啤酒饮料矿泉水,瓜子花生八宝粥”。而穿着制服的推销员却已渐渐把“买我皮带,传宗接代”换成了“手机有电,感情在线” 。
我们以为的看到了手机里面的信息就了解了全世界,其实走出去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给一些时间去感受慢下来的时光。从前慢,车马邮件都很慢,现在快节奏,快递,外卖的兴起,为了方便快捷。
二倍速的行走,二倍速的……带给我其实想要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