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老话,尤其是对于长期从事教育和被劝导要终身学习的老师们来说。如果我们自己不学习,不去接触新鲜事物,一味地将过去的经验作为守旧的理由,将现在的困难视为保守的理由,那么就难以实现自我成长,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需要学习的,远不止学生,我们更需要。
习总曾说过:“面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还不相符合的严峻现实,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
今天晚上,陪着老大背诵三年级下册古诗词二十五首,背到朱熹的《观书有感》时,见到了以前爱用的那句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禁心中一震,自己好久没有好好学习了,闲暇之余总是静不下,也就是啃了几本快餐似的书。
曾经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把自己的零花钱都买作书来读,学生时代书店也就是新华书店、文化市场和老城里的几处书市,包括医东路教堂以及中原宾馆路边的旧书摊,都时常留下少年我的身影。
书从来都不会白读,经历的都是财富。作为基础还不错的文科生,我除了对物理数学晕菜外,其他学科自认为学得都不赖,尤其是历史地理语文,全拜多读书所赐。这也成了我今后从事教育教学的资本,很多知识融入到英语课堂,跨学科渗透,知识面赚得了不少学生的佩服。
时代在变,教育对象也在发生变化,我们不可能刻舟求剑般地去教育学生,用一成不变的要求,因循守旧,而应该与时俱进,去研究学生甚于研究教材。这种钻研是终身学习,更是年轻心态的表现。我曾经因为和学生沟通的需要,学会并熟练使用了QQ,他们喜欢的炫舞和当时的地下城与勇士等游戏也练了练手,包括QQ农场花藤餐厅宠物等等以至于现在QQ联系人里面孩子们依然是主力,占据大约50%,剩下的才是家人亲属同事编辑和其他朋友。这段时间我准备研究一下我家孩子喜欢的那几个游戏,找到这方面的共同语言和兴趣点,做好引导工作,而非放手不管,我想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在26中只有一台电脑和针式打印机,貌似还是信用社赠送的,验军老师是打字员。后来到了29中,校长接待室里有一台电脑,连接着打印机。这个时候正是社会上电脑学校火热的时候,感觉必须要学学了,于是在强新老师、玉昌老师等人的熏陶下开始了自学,一段时间下来,基本学会了打字、排版印刷、扫描、识别等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后来还指导了不少人。约20年前,俺技术水平还算是不错的,应对教学和办公绰绰有余,打个论文弄张试卷排个版印刷一下都不成问题,自己搞定。再后来教学上又有了投影机、白板和触控一体机等新鲜事物,我都自己先学学练练手,否则没有切身体会,如何能引导老师去学去用?
教学相长,学用一体。我们接受新鲜事物新知识,是为了投入教育教学实践,而实践运用反过来更好地巩固我们的学习成效。
这么多年来,我从来都没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而是很有意义的事儿。当你把领导或上级要求的学习变成内在的需求时,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习惯。
套用前短时间看到的一段话来说说此刻心情:学习如登山,不畏劳苦,才能登顶光辉;学习如掘井,坚持不懈,才能觅金喜悦;学习如筑垒,日积月累,才能筑楼雄伟;学习如酿蜜,博览细采,才能蜜酿幸福…… 在学习中修身养性,怡情舒怀;在学习中重拾信心,不断成长。 学习是渴求知识的不懈动力,是追求真理的内心自觉。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时,你就走向了优秀,离成功一定会越来越近。
只有加强学习,才可以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可以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可以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和本领落后的问题。现在的我们能坚持学习,证明我们依然具备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还不老。而放弃学习,证明我们已经垂垂老矣,行将就木。
亲,你属于哪种呢?学习吧,就当锻炼一下大脑,舒展脑细胞吧,让思维活跃起来,学点新东西还是好的,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