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内心就象一个桶。一个孩子抗打击能力强,受挫折能力强。那么他内心的这个桶一定非常结实,桶壁又高又厚实。一个孩子受挫折商很低,一点小小的伤害就受不了,大哭大闹。说明这个孩子内心的这个桶肯定出了问题,桶壁脆弱易破。只有那些内心之桶坚固的孩子,才能乘下丰富多彩的人生,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在中国,很多小孩挫折商很低。就是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受不了,大哭大闹或者情绪低落,或者非常受伤。
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中国家长都认为这是溺爱导致的这一结果。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溺爱未必是孩子低挫折商的主要杀手,强烈的不安全感才是。尤其是那些情绪不稳定的父母,一会温柔似水,一会又爆怒异常。或者一点点小事大惊小怪、惊荒失措的。还有一种就是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常常使用要挟的方式。这些都是造成孩子低挫折商的罪魁祸手。
很多家长都将“你听不听话”,“你再不听话,就怎么怎么样”,这样的语言不离口。如果孩子在哪件事上不听父母的要求,就严厉的训斥,你在A上不听我的,我就剥夺你在B事上的权力,或者在C事上危胁你。或者说“你再哭,就怎么怎么地”。很多孩子在面对这种情况往往是非常惊恐的说“我听话”“我不哭”,眼神里充满了恐惧。但哭闹还是停不下来。这样的父母会造成两个问题:
一、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了挫折的扩大化。假设对于孩子来说,事情A是一个问题,而B事本来不是问题,而当父母使用要挟的做法时,就将B事和问题A捆绑在一起了,也就是说孩子下一次在遇到B事件也很可能会出问题,而当下一次B事出问题是,这样的父母往往会继续用C事来进行要挟,这样孩子在C事上也就成了问题,如此循环下去,慢慢你就会收获一个充满挫折感的孩子。也就是一个可能会天天哭闹的孩子。
二、埋下恐惧的种子。孩子为什么会哭闹,没有原因孩子是不会哭闹的,一定是过往的生活经历,或者当下的事件给了孩子一个糟糕的心境。而这样的心境往往来自于父母的训斥与要挟。因为这种训斥与要挟(尤其是情绪容易激动的父母,往往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吓到孩子)会在孩子内心产生非常强的恐惧,下一次遇到这样情境时,虽然在父母看起来没有任何恐惧或者哭闹的理由,但孩子的内心会勾起上一起训斥与要挟的恐惧,从而突然产生强烈的哭闹。请记住下面这句话:
孩子的哭闹一定来源于深深的恐惧。而让孩子不哭闹的唯一办法是轻声的安抚与耐心的抱持。不需要多说话,只需要抱持和轻声的抚慰,因为孩子哭闹不是其他原因,仅仅只是恐惧。
父母情绪稳定而平和是孩子的福气,如果父母情绪激动易怒,孩子会经常生活在不安的情绪状态下,胆子会非常小,容易受挫折。所以父母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受了多大的委屈,都请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发泄甚至表露出来。
父母给孩子的永远应该是天使般的笑容,即使孩子犯了错了,也应该心平气和的向孩子指出来,而不应该脾气暴怒。
情绪平和的父母与孩子交流,其实孩子都非常好商量的,几乎没有什么错误通过心平气和的交流纠正不了的。
脾气暴怒的父母,几乎没有解决问题的可能。虽然在父母暴怒的训斥与要挟下,会阻止孩子正在进行的A行为,但问题并不会就此解决,相反只是给孩子深深的制造的内心的恐惧。下一次再遇到A时,孩子还会犯错,更会哭闹,而且在遇到B甚至C事件时,孩子也会联想到A事件,进行会哭闹(在父母看来可能是无缘无故的哭闹)。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孩子的问题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的情绪问题。
而父母的情绪问题,几乎毫无例外都是父母在他们自己小时候由他们的父母的训斥与要挟以及大惊小怪的过度保护而以内心种下的恐惧的种子。生命就是一个又一个轮回。
我接触过很多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往往都是情绪不稳定的家庭和父母,一点芝麻小事都吵翻天的。其实你仔细去观察这些父母和家庭,你会发现,他们整个都活在情绪当中,理性的声音很小。这样的父母自己的内心也很痛苦,他们想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庭为什么会充满了不安与紧张。你仔细去分析每个家庭成员的言语诉求,好象找不出他们具体的诉求是什么,因为都是一些说不出口的芝麻小事。他们自己都理解不了,为什么会为这些小事吵翻天。也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答案是:
情绪和沟通方式。
一、首先说说情绪。
什么是情绪。情绪其实就是潜意识。我们所有人都是自恋的,世间所有人都天然的认为“我是对的”,“我是最棒的”,而且我们都以为我们的言行都完全在我们的思想意识的控制之下。其实这只是我们思想意识的自我欺骗的幻象。我们的言行会受思想意识的控制,但更多的是受潜意识控制,而且非常神奇的是当我们完全受潜意识控制了我们的言行时,我们仍然自恋的认为是我们的自主思想意识支配了我们的行动。而且思想意识还会自动的为这个言行赋予合理的逻辑来满足自己的这个自恋。比如:
母亲对女儿一句简单的询问“你怎么不吃XX” (母亲只是一个很正常的简单询问)
女儿:“不吃就是不吃,问那么多” (女儿很烦躁,而烦躁的理由在于潜意识而女儿自己也完全不自知)(女儿的自恋给出的让自己烦躁的理由是:母亲很啰嗦)
母亲:“我只是问一下,发那么大火干嘛”(母亲很生气,母亲没有能力理解女儿烦躁的真实原因)(母亲的自恋给出的让自己生气的理由是:女儿很无情)
女儿:“你怎么这样,真是的,谁跟你发火。你这么啰嗦做什么。(根本没有沟通的氛围,情绪的对抗)
在一个正常的家庭氛围条件下,这样的对话会是非常轻松而愉悦的,
”你怎么不吃XX?“
”我不吃,因为XX“ 或者 ”我吃,现在有点事,等一下吃“
家庭成员之间这样的交流是非常幸福而快乐的,为什么上面的例子会如此激烈冲突与对抗呢?真的是吃与不吃的矛盾吗?明显不是嘛。事实上这里的母亲和女儿也完全知道不是吃与不吃的问题,但她们就是不知道究竟是什么让她们陷入争吵与冲突。她们认识不到真的背后原因,但自恋又毫无例外的会自动的给她们以理由:
”母亲很啰嗦“
“女儿很无情”
也就是说,母女两人在各自的自恋作用同时将矛盾的错误指向对方。(自恋的逻辑只有一个:“我是对的”,那错的当然只能是你。也就是当事的对方了)于是激化矛盾。于是矛盾就变成了,你对我错的世纪之战。
如果他们能清晰的认识到她们的言行其实不是自己的思想意识支配,而是由潜意识支配的,那么问题就会出现转机:
母亲对女儿一句简单的询问“你怎么不吃XX” (母亲只是一个很正常的简单询问)
女儿:“不吃就是不吃,问那么多” (女儿很烦躁,而烦躁的理由在于潜意识女儿完全不自知)(女儿的自恋给出的让自己烦躁的理由是:母亲很啰嗦)(但女儿很快认识到,自己的烦躁是受自己的潜意控制的,从而会认识到其实母亲只不过是一句再正常不过的问候罢了,母亲其实并不啰嗦是自己的思想意识搞错了,对不起母亲了。)
母亲:“我只是问一下,发那么大火干嘛”(母亲很生气,母亲没有能力理解女儿烦躁的真实原因)(母亲的自恋给出的让自己生气的理由是:女儿很无情)(但母亲很快认识到,女儿的烦躁是受女儿的潜意控制的,并不是女儿的思想意识,从而认识到女儿其实并不是无情,只是内心潜意识烦躁而已,我应该对女儿安抚一下情绪才对。)
争吵与对抗就可能会结束或者轻。
如果我们真正懂得了潜意识,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争吵并不是对方的错,你没有错,我没有错,他也没有错,错在我们的潜意识,那个我们谁也没有认识到的潜意识导致的情绪。
二、沟通方式。
我信息,体验加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