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统治危机
1.宦官与外戚轮流擅权。
从章帝开始,出现一个近乎规律的现象:皇帝早死——太子年幼——皇后临朝——外戚专政——小皇帝长大后联合宦官除外戚——宦官专政。然后又是皇帝早死,太子年幼……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奢侈腐败,卖官鬻爵,朝政更加黑暗腐朽。
2.累世公卿官僚集团出现。
东汉政权是在地方大绅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随着经济实力强增,政治地位也空前增强。他们控制察举,形成累世高官现象。出现了特殊阶层——门生和故吏。
当时有一些累世以儒术知名的家族,经过经学入仕,世代成为累世公卿望族,这就是最初的士族。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
累世公卿的形成使他们成为外戚、宦官之外的又一个强有力竞争者,当时的政治斗争更加复杂。
3.党锢之祸。
东汉后期,士大夫中间形成了一股品评人物的风气,称“清议”,成为团结士人、反抗黑暗统治的一种力量。安帝时扩充太学,顺帝时太学生多至3万人,他们与士大夫有密切的联系,成为清议的中心。
党锢之祸是因士人李膺处死曾于宦官密切的术士张成,于是宦官怂恿下,桓帝禁锢李膺等党人200多人,不许做官,这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灵帝时外戚掌政时启用李膺,谋杀宦官,失败,李膺等人再次被捕,死于狱中,株连六七百人。这是第二次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加激化。
4.统治危机爆发。
国家财政枯竭;统治阶级腐败,卖官鬻爵,贪污合法,对百姓的盘剥更加严厉;东汉后期连年水患蝗灾不断,人民无法生活。
5.黄巾起义。
由建立太平道的张角组织,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经九个月战斗最终失败。
三国
为镇压黄巾起义,各地形成了很多大小军阀。这里只提曹操一支、孙权一支、刘备建国的简单过程。
曹操
曹操为人机警,有权谋,授降黄巾起义30万大军,改编精锐称“青州兵”——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将汉献帝接往许县,取得“挟天子以令不臣”的优势——官渡后曹操南征荆州,依附刘表的刘备,请诸葛亮促成了孙刘联盟合,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曹操退回北方击败马腾统一北方。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孙权最初只称王不称帝)。三国鼎立正式形成。
魏国政策:
1.中书省(决策)、尚书台(行政)、门下之职初步形成。设刺奸、校事、都督等职监督地方。
2.屯田制:军屯与民屯。
3.唯才是举和九品中正制。发展到西晋九品中正控制在世家大族手中,变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刘备
刘备是汉宗室后裔,最初无根据地,流转于几个军阀之间。后来投靠刘表,赤壁之战后占领荆州,进入蜀地,夺取汉中。221年称帝,第二年以为关羽之死报仇为名,征讨孙吴,夷陵之战大败,逃回白帝城病死。
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重任,执掌蜀汉政权终身,鞠躬尽瘁。执政期间,对外实行联吴抗曹;对内攻心政策,缓和外来人与本地益州人的矛盾、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的矛盾。礼法并用。
孙权
孙权继承父亲孙坚哥哥孙策的基业,得江左人士支持,赤壁之战取得胜利,后杀关羽得荆州,派陆逊抵抗刘备大军。之后采取与蜀汉联合抵御曹魏的策略。
晚年孙权刚愎自用,在继承人上优柔寡断。最后立只有九岁的孙亮为太子,导致政治混乱国无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