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是某人寿的部门经理,团队也有几十号人,一年收入在80-100w,收入水平来说,在一个三线城市来说,还是算不错的,可是,实际上一年下来,却没有什么钱剩下来,基本等于没有存款,还有供房供车等之类的,经济上并没有因为收入百万,而显得生活水平与财务自由度比一般人要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他的问题不是业务如何提升,而是收入构成设计上有非常严重的问题。
注意!我说的是构成设计问题,而不仅是收入构成上的问题。
其实从商业本质上来说,任何交易行为最终都是要获取利润,不同的地方在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获取利润的标的、额度、方式均有多不同,是动态变化,而不能用静态的视角与思维指导我们的行动。
每个从业人员要进入保险行业,从商业的角度出发,第一步是选择平台,因为不同的平台发展方式和愿景目标不同,给出的合作商利润获取方式不同,有些注重销售收益,有些注重组织发展,还有比较均衡,期望能够全面发展,设计的方案会更关注合作商未来长久的收益,就会设计长久利润获取通道,但短期内可能不会有“暴利”的收益。
第二步是了解职业发展的规律,记得郑博士在太平人寿TOP2000上有一句金句:“按规律办事就是神”,许多人进入行业后就只看当下的一张单两张单能赚几个钱,但没有按照行业本身的规律成长,还是用自己过往的认知开展工作,结果必然是强差人意。
第三步就是了解行业利润区的变化,不同的职业阶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市场,客户需求是在发生变化,产品设计也在发生变化,成本中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20年前展业的DM传单、纸质保单、笔记本电脑等是比较大的成本支出,到现在更多会在学习、运营、客户经营、人力资源、办公效率工具、渠道拓展、组织建设等更多提升效率的板块上,当你不清楚成本在哪里,你就会发现你赚的收入,似乎永远不够支出,甚至出现倒亏的情况。
回来说我的这个朋友,他的职级是高级经理,从基本法的收入结构上分析,公司平台设计的收入结构是在组织收益上占比更高,但他自己是一位绩优,从过往的“优秀”工作习惯出发,一天中80%以上的精力都在开拓自己的客户,除了招募面试和必要的辅导外,从来没有认真研究在他当前的职业阶段,公司平台基本法的收入设计构成是如何搭建的,成本投入也是以业务开拓为主,而在团队正经的辅导训练的投入比例也是停留在一个业务经理水平,团队辅导更多还是以会代训的方式,自己也没有花心思在管理方面进行进修,总是说收入不够,拜访客户非常繁忙,没时间自己进修,而且公司也有很多课程,消化公司的课程都已经够呛了。然后又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自己的客户经营上,一个过年加上疫情下来,团队的人出勤更少了,早会出勤仅剩下10个人左右,其他人都去找别的工作了。现在,他的说法便是,现在市场不好,先照顾好自己吧,他们主动的我就带,不愿意自己努力的,就随他去吧。
朋友,这个故事是不是有点熟悉?是不是在你的周围也有似曾相似案例?
是的,这就是一些从业者的真实状态,但问题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在于从哪个角度出发,看清事物的核心,谁进来一个行业不是希望获得理想的收入及社会认可,谁又真的不不愿意付出努力呢?但无法搞清自己应该如何获得收入,在不同的职业阶段,应该在哪里获得更高的利润,用什么方式获得这些利润,那么,不管是你自己,还是未来你的团队,都必然会因为“无利可图”,最后离开你,或是你自己也离开,认为这里不好,赚不到你想要的收入。
最后,现在的我作为半个保险行内人(前10年是保险从业者,近4年是在为保险行业及服务业做专业咨询顾问),期待能够与各位保险人一起共同成长,成就美好人生。
我是一个小城的企业商业咨询顾问,分享的都是小城商业咨询过程中的真实小故事,也许没有大城市波澜壮阔的商海浮沉,但或许能给你一点小生意的启发,希望质朴的广东口头语不会给你的阅读带来困扰,这里是朗毅的【毅点收获】频道,期待与你在小商业上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