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考小记二:
1、两校同课异构董老师、穆老师的《小马过河》完美落幕。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侧重点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呈现方式。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尤其是评课议课的环节确实给我很多的启发。连老师观点是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朗读和思辨,两个目标应该在时间上合理安排。聂校长认为一节课设置好一个主要目标然后去突破。每一个观点都有自己的合理之处,关键看老师如何处理,拿这个文本想教给学生什么?然后结合学情去作自己的调整。
讨论课时主要交流了两话题①如何上好一节阅读交流课?有感情的朗读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目标。以前我们只给学生提出要求,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首先要给学生以支架和方法a根据标点符号b根据提示语c根据课本图片d根据人物角色 通过这些具体的方法来指导朗读,学生也会有规律可循。并且有感情的朗读在考试时也是可以检测的。其次课堂上教师要机智、灵活。比如在第一段里面讲述了这些方法,在后面就是学生自己对方法的运用和总结,而不是每一段都要讲解。在读的时候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去朗读可以容易些。在读的时候可以采取两个小组比赛的方法、教师范读、两种语气的对比读等总之样式要多变。在读完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评价。让学生更有参与感。一个会评价别人朗读的同学,自己的读也一定不会差。正确的方法加上老师用心的倾听灵活的引导必将是一堂优秀的朗读指导课②如何上一堂好的思辨课?现在好的语文课堂都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就是朝向生命。那么什么是思辨?就是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不能人云亦云。并且课堂上要支持多种观点的出现,并且有自己的依据。所有的哲学其实也都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同一个观念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只要有证据即可。那学生在文本里首先要分清什么是观点,什么是事实?就拿这一课来说,小松鼠的观点是什么?事实是什么?一定要区分开。课堂上学生要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一定要有证据。正确的观点一定是认真观察思考后的结果。比如课后题“小马遇到困难向很多人请教”不能说它是对还是错,只能说它在态度上是正确的。 课堂上要有真正的思考,不是官方的回答,不是在想老师想听到的是什么答案。当学生遇到矛盾冲突、困难的时候,学习才真正开始。否则都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表演。 总之课堂的教学目标必须是清晰的,学到什么很清楚。并且要知道达到什么标准。
2、周四晚上王老师和五年级学生一起探讨的《小王子》课程告一段落。曾经在我第一批学生的时候,共读完这本书还开过家长会,虽然当时还非常不成熟。但是一直对这本书还是情有独钟。在最后的主题推进课上,王老师把前面讨论过的观点进行串联,然后探究“什么是真正的小孩,什么是真正的大人”这一切的标准并不是根据年龄而定。然后探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最后探讨自己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前面的章节推进如同一颗颗珍珠,最后的主题探讨就是要把珍珠串起来。这本书的主题是非常深刻的,涉及到哲学里的存在主义。王老师结合作者的经历讲的十公精彩。但是如何再能结合学生,深入浅出。让他觉得这本书与自己有着很深的联系,觉得真的通过阅读改变了自己,这是接下来要思考的。王老师对课堂的投入,课堂的幽默机智将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深知这样的修炼非一日之功。边学习边实践,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