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宏观一点看,“内容运营”要做的事,其实就是持续关注内容从生产到消费再到流通和传播的全过程,并通过自己撰写、编辑、组织加工、外部渠道传播等等一系列手段去更好地促进这个过程的发生。在整个过程中,你需要持续关注并提升各类跟内容相关的数据,如:内容数量、内容浏览量、内容互动数、内容传播数……等等。
而拆分到具体和微观落地的层面,关于内容的运营,可能有一个优先级和权重最高的事情,是你需要优先解决的。假如它没有解决好或者没有想清楚,你会发现,哪怕你做了N多的内容,且这些内容也都还不错,你仍然很容易事倍功半。
这个事情,就是内容的“定位”和“调性”。
本文仍将采用结合拆书帮RIA拆书法及系统化学习的APMB架构来进行拆解,黄有璨的《从内容“调性”的落地到UGC生态的搭建 》一文。
APMB架构
APMB架构背后的本质是:只有有正确的假设,才有正确的策略;只有有正确的策略,才有正确的衡量;只有有正确的衡量,才有正确的行为及流程。这里我们分别来看一下,错误假设下的策略行为及期完善后的策略行为。
I:复述
好的内容运营,第一件事就是确定内容的“定位”和“调性”。立足长远,内容的定位和调性则是以一系列长期、持续的内容为载体,面向用户建立起一种识别度和信任感。
它的重要性在于:一旦这个调性被成功树立起来,你就可以在用户心目中牢牢占据到一个位置,并进而大大降低你以后要去建立用户认知的成本。
如何规划“定位”和“调性”,以及将调性建立起来?
首先,是内容定位及明确你的内容边界(如: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
其次,将你的内容打上某种风格化的标签。你必须要给自己的内容调性找到显著的不同和差异所在,并将差异点标签化。找差异,其实逻辑跟一个品牌的定位是高度相近的——市场上那么多同类的品牌,要让我记住你,能识别到你,你必须拥有一些自己的与众不同和差异性。人们记住一个东西,永远是因为它的“不同”。
第三,你要落地到实处找到具体的发力点。就像一个人的性格是由他的一系列行为所支撑起来的,如果想要把“调性”这种东西落到实处,你最好先从你的内容背后提炼出来一些棱角分明的标签,再用一系列具体、切实的行为动作去支撑起这些标签。
A1:激活经验
以三节课公众号为例,他的定位及调性如下:
定位:三节课是一个只关注产品与运营的、有温度的微信公号
内容边界:
只关注各类产品和运营的真实案例,只关注我们认可的一些成体系的方法论,以及也会一并关注产品人运营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除此之外,模式、融资、一些比较碎片化和零散的东西等,都不是我们会关注会去谈的东西。
标签:三节课的微信公号设立了“原创、有实例、有态度、有情趣、有温度”这样几个标签。
系列化行为:
原创。我们的内容90%以上都是原创;
有实例。我们60%以上的内容都是真实的产品&运营案例分析、评论和方法论输出;
有态度。我们总会在我们的内容中持续强调和输出一下几个态度——“言胜于行”、“不性感,毋宁死”、“唯有爱与用户不可辜负”;
有情趣。我们时而会有10%-20%的逗逼趣味内容;
有温度。我们偶尔还会有点人文关怀式的内容。
A2:拆为己用
比对笔者运营的“思维研习社”公众号,过去虽然在定位上有一定的思考,但是没有具体化。在这里,我们将通过本文的方法来做梳理。
定位:清晰思考+,内容核心目标在于基于清晰思考打造指数级成长的方法论。
内容边界:
基础领域:清晰思考及基于清晰思考衍生的系统化学习,生涯规划,时间管理,复盘等个人成长的关键课题;
专业领域:采用清晰思考+系统化学习方法,系统化的拆解文案(如李叫兽y文案),运营,社群营销,产品等关键领域。
标签:清晰思考/系统化学习,指数级成长
系列化行为:
清晰思考
清晰思考的系列化文章;
在个人成长领域,定时输出基于清晰思考的应用文章;
基于清晰思考的运营活动。
系统化学习
系统化学习的系列化文章;
在关键专业领域,定时输出基于系统化学习方法的拆解文章;
基于系统化学习的运营活动。
总结:
内容运营的核心,既要立足将来,面向用户建立起一种识别度和信任感;又要立足现在,尽一切努力促进内容的被消费,好比绞尽脑汁地写好一篇搞笑的段子,让人看完后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立足将来关键是基于内容的定位和调性产出一系列长期、持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