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凡事都是在解决问题。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情感中,我们不过是在遇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度过。
如此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至关重要。问题解决得好,生活没烦恼!绝对不是一句玩笑话,因为当你真正学会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后,才知道生活其实可以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前三十年的成长经历就是我学习从“用情绪处理问题”,到会“用头脑处理问题”的过程。
这样说没什么概念,举个例子吧:你抱怨老师留的作业太多,或者老板分配的工作太多,那抱怨之后,会怎么做呢?
我小的时候一到暑假寒假快结束,都会连夜补写作业,一边写一边哭一边抱怨老师留的作业太多,哈哈,这事儿发生了不止一次所以才印象深刻;后来上班了,每晚都要跟Charles先生抱怨太忙了累得腰都酸了,六年后,忙的时候我仍然一上午屁股不离板凳,但是明显的,我几乎不抱怨了。
这个转变的过程,就是我学会用大脑处理问题的过程。所以当我看到大岛祥誉的这本《麦肯锡笔记思考法》时,再一次印证了我多年学习总结到的思考方法和经验,让我欣喜不已。
原来不知不觉间,我也自学会了“麦肯锡流”的高档思考法呀!
麦肯锡公司是世界级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詹姆斯·麦肯锡(JamesO’McKinsey)于1926年在美国创建。自1926年成立以来,公司的使命就是帮助领先的企业机构实现显著、持久的经营业绩改善,打造能够吸引、培育和激励杰出人才的优秀组织机构。
在如此著名的麦肯锡公司就职过的大岛祥誉先生,是一名高管培训师、组织开发与人才培养咨询师。毕业于上智大学外国语学院,后取得美国杜克大学福库商学院MBA学位、芝加哥大学人文科学硕士学位。在麦肯锡公司从事新事业开拓战略、公司战略以及经营战略的制定等咨询项目。
这本《麦肯锡笔记思考法》是作者在麦肯锡公司工作期间,学习总结到的前辈和自己使用过的有效且独特的“笔记思考法”。从书籍的名称中可以看到,作者主要论述的是一种“思考方法”。
大岛祥誉说,对于麦肯锡的工作人员而言,笔记不单单是笔记,而是一种思维工具;思考也不单单是思考,而是落在笔记本上实实在在的路径和过程;最关键的是,这种独特的“笔记思考法”,不仅能调动人体的长久“动作性记忆”能力,锻炼思考的“肌肉”,更能让人在思考中磨练提高自己。
二
大岛祥誉说,这种麦肯锡流笔记思考法之所以神奇,是因为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用笔记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笔记是一个工具,在笔记中记录信息、发现问题、建立假设、验证假设、总结成果,这一过程,就是“麦肯锡流笔记思考法”,也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论述路径。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共有四章内容,分别从麦肯锡流笔记是什么、怎么用、有什么技巧、有什么进阶作用四个方面论述。层层递进,文字与图表结合,简单清晰,便于理解。
作者在初始就说,在学习麦肯锡笔记思考法之前,要明确三个心态,并且时时刻刻带着这三个心态去做笔记,具体就是:
1,时刻保持假设的意识。因为假设是一切思考的基础,因循着假设,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验证并确定方案。
2, 时刻保持“向第三方汇报”的意识。因为笔记的目的是追求成果(即向你的顾客或第三方提出解决方案),所以要有与自身思考完全反向的行为,我总结为笔记要有一种“客观性”和“说服力”。
3,时刻保持用故事线思考。因为笔记结果要让对方采信,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遵循着:设定问题→整理结构→搜寻信息→建立假设→验证假设→决定方案→实行方案的过程记录,这个过程类似于电影的脚本,有明确的故事发展线。
书中接着介绍了麦肯锡流思考法经常用到的三种笔记:
1,收集信息时使用的 横线笔记
2, 整理思路时使用的 方格笔记
3, 展示成果时使用的 原创麦肯锡笔记
随后依次论述了每种笔记的应用阶段和使用方法,这部分是全书的重点。
NO.1 找到issue(真正的问题)
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的第一阶段,使用普通的横线笔记。
作者在这一节里,详细介绍了如何在繁杂的“表面问题”(即反应性问题)之中发现“本质问题”(即率先性问题),只有发现问题的本质,才能针对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收集信息后,按照“Where(问题所在)”、“Why(原因)”、“How(对策)”三种意义将信息分类,这是整理思路的第一个步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到Where,就像草有了根才能生长一样,知道问题所在才能找到论点(即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最重要的内容),然后将与论点有关的信息整理联系起来,从中找出新的发现,修正认知偏差,建立假设。
NO.2 建立假设
找到问题本质后思考假设,用的是普通的方格笔记。在这里第一步就是将关注的信息按照“事实”“解释”“行动”分组,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空雨伞”图表,通过这个图表可以对眼前发生的事实做出解释,然后导出必要的行动。
在这里有一个细节要注意,就是按照事实、解释、行动将信息分组时,要做一个提问型的具体明确的概括标签来帮助自己确认问题。
第二步是用故事线概括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用“起、承、转、合”的步骤表述思考后的假设执行解决方案。
第三步是结合之前的笔记,确定问题解决的“设计图”,使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
NO.3 验证假设
提出假设后要带着它去调查现场验证,此时使用横线笔记。在验证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带着提问列表笔记去提问,对Where、Why、How提问进行假设验证,如果相互之间没有矛盾,就能够验证这个假设,迅速执行解决方案;
二是不断追问以加强验证,在这里提问要不断接近问题本质,而不能是得到答案就结束。
NO.4 展示成果
验证假设能够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后,就要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示给顾客或第三方,此时使用麦肯锡原创笔记。
展示成果就是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别人,这个步骤要求有概括的能力,在笔记中用加重号式(语言思考派)和金字塔式(印象思考派)锻炼概括能力和增强说服力,在这里,要将主张、理由、根据三个要素紧密联系起来,让自己的主张具有说服力。
同时定稿的时候用“具体”的语言展示思维成果,不要用复杂的模糊的语言去叙述问题,比如在总结展示成果时用“三的乘方法则”选取重要信息用来展示、使用“结晶化”后的资料,即“一个图表,一条信息”来展示成果,简单明了。
最后如果想把麦肯锡笔记思考法用的顺手和有效,作者还给出了一些技巧。比如:
1,时刻牢记笔记的三个目的:整理思路、与别人共享、展示成果,这样才能努力把复杂的笔记记的清晰有条理;
2,让思考更加明确的图解有三种方式:分组归类(如空雨伞)、矩阵、商业模型;
3,使用箭头思考和笔记留白让记录清晰、整洁等等。
三
如前所说,原来的我遇到问题只会发泄情绪,后来才学会用头脑思考,这个进步要感谢Charles先生。
记得在看迈克·贝克特尔的《高难度对话》的时候,作者说每个人从原生家庭中遗传来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特别单一,才会造成遇到问题时感到困惑和棘手,所以必须学会搜集和使用应对问题的不同“工具”。
我从Charles先生那里学来的工具,就是用大脑而不是情绪去解决问题。这个问题看似和大岛祥誉论述的麦肯锡笔记思考法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我在学习用“头脑”解决问题,只不过大岛祥誉在书中说的是启用笔记本这样一个“第二大脑”。
我学到的解决问题方法和书中论述的解决问题方法路径是一样的,而笔记本只是一个承载的工具。有时候我用到它,有时候没有,这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我是否学会《麦肯锡笔记思考法》里讲述的思考方式。
我们在做家务的问题上曾出现过矛盾:我嫌他懒不做家务,或者做得少,或者达不到我的要求,他觉得自己没得到明确指示,或者我的评价标准有问题。
我用资料分类的Where、Why、How的方法把我们的情况大致描述了一下,请大家看下面这张图片。
这是我现在回过头总结的,当时有争执的时候,我们确实拿笔写下来彼此的问题和要求,一点点厘清矛盾,最后拿出一套解决方案。
他总是跟我说,你先不要激动,不要生气,我们要解决问题就要先看看问题出在哪里,生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加重问题对不对?这一点,就是他教给我的,出现问题时要用“头脑”思考,而不是用“情绪”思考。
我的手机里至今保存着我们订立的家务清单,其后也修改过好几次。问题不可能一次解决,但是我们的目的确实是希望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让婚姻生活更和谐。
这个目标,与大岛祥誉所谓的麦肯锡笔记思考法的解决问题的目的不谋而合。所以我才会说,我学会的一种观念是,生活就是一个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国有句俗语说,家不是个讲理的地方。但是我这些年的感受却是,家必须是个讲理的地方。
我们生活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如果只用情绪和情感去处理,就永远都在“反应性问题(表面问题)”的层面转悠,不去发现下层的“率先性问题(本质问题)”,就不可能彻底解决好问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矛盾积累得越多,嫌隙就越大,感情就越容易出现裂痕。
虽然我们用家务清单解决了大部分争论,但是我还是会时不时心情不爽抱怨几句,直到有一天他非常诚恳的跟我说起一个观点,我长久的心结才彻底解开。
他去上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的时候,跟老师聊起我的情绪和做家务的事,他说自己已经做得挺多的了,为什么老婆还是不满意?
老师问,她的原生家庭里有没有人不爱做家务,造成另一方的抱怨?Charles先生说,嗯她爸爸就是几乎不做家务。老师接着说,这就对了,她的问题把心理学的观点翻译过来就叫做情境“勾引”。这是她无意识的行为,自己做家务时会感到委屈,然后委屈会“勾引”出曾经的记忆,把自己带回到熟悉的情境中,虽然她很痛苦,但是这种情绪对她来说却很熟悉。
一语惊醒梦中人!至此,我才找到自己抱怨他不做家务的“率先性问题”的根源。
我害怕的,是嫁给老爸一样不懂得体贴伴侣的男人,所以会急迫得想改变他;而他做得再多我也会挑剔他做的不好,因为我一直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而没有想过他是否会抱怨我做事磨叽。我一直以来的抱怨,都是在处理“不愉快的心情”,而没有认真对待每一次的解决方案是否真的已经平衡了彼此的家务量。
我一直用“你很懒”去形容他,却从来没有仔细区分“思考的分割”。
“你很懒”是一种意见,代表着我对他的定义;
而“你做的家务没有我多,或者洗碗没有洗干净”才是事实,代表着真实的情况。
如果在沟通中一直使用意见性的语言,会容易引起对方的防卫;而如果注意使用事实来论述,则更容易找到准确的问题。这个技巧《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 看出人外》这本书中也详细论述过。
大岛祥誉在《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后记中这样写道:
“我们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且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
所以麦肯锡笔记思考法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效,都要读者自己去评判。
但是无论如何,都应该记住麦肯锡流笔记术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记在笔记本上,启用“第二大脑”,将思想真正引领到解决问题之道上。
能够有效高效的解决问题,是麦肯锡工作法的根本目的。学会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滚滚生活浪潮中值得淘洗的金子。
懂得了无数的道理,也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工具,如此才能真正过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