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里面写的一个故事——“有个孩子在某个北京著名的国际学校读小学二年级,英语水平可以去美国给他妈妈当翻译......目前上的是海外班,全英文教学,第二外语每周也会有20学时的课程….. ”
这孩子很牛逼吗?
我倒觉得这孩子很苦逼。他现在看起来光鲜亮丽,可是十年后的他会是什么样的?二十年后的他又会是怎么样的,我们不得而知。可是举这样的例子让读者只看到他的现在,恐怕要误导许多人了,最后可怜的恐怕就是这许多人的孩子了。如果真的要说明教育从小抓起的重要性,那倒是可以去找找现在的”成功人士“们的童年,看看他们的童年是不是在数不清的课程中度过?
我认为十岁以前的孩子应该是认识世界、感受大自然、好好享受童年时光的年纪。虽说社会需要竞争,但也需要人性。小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成型,这个时候应当是让他在玩中学习,他不必学习很多技能,但他可以在快乐的成长中养成好的习惯,他只要知道怎么学就好,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比意味地强加硬塞更重要。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相信快乐的成长经历对塑造他的人格更有帮助。我们这些大人们,有几个会因为自己的童年的玩乐而感到后悔万分?相反,多数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都是觉得充满乐趣的。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觉得享受童年时光是不好的事情,我们有什么权利去剥夺别人的童年?
前不久也看到一个新闻,讲的是台湾童星王欣逸的悲催经历,他走红的时候只有9岁,入围金钟奖时仅13岁。但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从小性格叛逆,他初中后便不再接戏,高中加入黑帮,因将人打成重伤而被拘役。过早接触成人世界,过早接触功利而没有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即使大红大紫,也很快像流星一样陨落。父母注重孩子学语言学乐器等的智力开发没有错,但也不能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其实真正的智力开发不仅仅局限于学语言学乐器,实还应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等到孩子长到一定的年纪,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在他童年时候已经培养起来的好习惯足够让他学好;等到孩子长到一定的年纪,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会如果在社会立足,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同时他也懂得心存感恩,与人为善,他有很好的品格也必将帮助他获得成功。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请让孩子好好享受他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