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国的古村落是本书,它可以称作一部百科全书,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进入新世纪,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相当惊人的,智人可以说是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共享经济等已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讲到,战争,瘟疫,饥荒不再是人类的主要议题,智人关心的新议题是长生不老和生理机能上的所谓幸福快乐。经济发展是人类亘古不变追求的主题,自然,城市也就成了我们所关注的重心而农村则被人类逐渐淡忘。
然而,古人的智慧也许并不比今人差。中国自古就是很有文化的国度,我想这在被我们逐渐遗忘的中国古村落就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中国古村落是一本最全面的传统文化教材。
中国古村落在建筑布局上特别讲究风水,讲求天人合一。这正是依据了《易经》里的学术。如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整个村庄布局按“八阵图”样式布置;浙江武义愈源村被称为太极星象村,整个村子布局如一个巨型太极图;安徽黄山石家村被称为棋盘上的村庄,整个村庄布局如棋盘。这些布局的玄机至今虽没有统一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人都遵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依山傍水,安全防卫,才给村子带来了灵性,使后人安定富裕,人才辈出。
中国古村落在建筑格局上还特别讲究长尊有序,一个大家族能够和谐共处,相互协作。通常每家的院落都有正堂,其次是各自的卧房,长幼有序,相互尊重,分工协作。这些正是儒家思想里仁、仪、礼、智、孝的体现。当然也与我们现在一致倡导的尊老爱幼,团队协作不谋而合。
中国古村落建筑对艺术的追求也绝不亚于现代建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的祖先也不例外,从各地古村落的建筑风格来看,无处不体现着浓郁的艺术氛围。如院落墙壁上、庙宇、祠堂、牌坊上的雕刻绘画艺术,南方小型园林式的建筑风格,安徽贵州一代的土楼建筑以及陕北的窑洞建筑,都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乡村的耕读文化非常盛行,许多古村落都有书院,并且建在村子的中心地段,如浙江温州永嘉苍坡村,就是典型的耕读文化村落,这也是儒家思想里“复归返自然”的一种崇高的生活境界。可见当时农村不止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田生活,对文化教育也已经非常重视。
同时,中国的许多古村落中心地段都建有戏台,可见当时的戏曲文化在农村已经非常盛行。只可惜现在许多地方没有传承下来。
中国古村落更是研究我国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一手资料。如一些典型的古山寨,氏族村落,都是一些少数民族聚集地,由于地势偏僻,与现代文明接触较少,基本保持着原有的生活状态,这对于我们探究和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提供了更直接的资料。如四川木里利家则至今还保持着母系氏族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村落大多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他们懂得尊重自然,把自然美景合理利用,把建筑与自然景观想互融合,构造出完美的生态环境。不像我们现在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疯狂破坏自然,等到环境变得千疮百孔才想起来去治理。这难道不是我们该反思的吗?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人类不再被战争,饥荒,瘟疫所困扰,就开始追求长生不来幸福快乐,这些虽然可以通过科技和生化技术实现,但真正意义的幸福快乐还得依靠我们的心灵去感受。这就使得人们的精神追求更加重要。我们现在总爱说,生活不只有车有房,有钱,还得有诗和远方。也许中国古村落就是你想要的诗与远方。当你烦腻了城市的钢筋混凝土和人造灯光,你可以走进接地气的中国古村落,体验返璞归真的烟火生活。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每个人既期待又恐慌,因为说不定那一天,哪个行业就会消失,说不定哪个人哪天就会失业,可无论如何,文化艺术行业不会消失,人们对美对艺术的追求是不会消失的,它是我们的精神食粮。那么中国古村落这本厚重的文化宝典请你一定不要丢失。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都涌入城市,农村大多是一副凄凉破败的景象,一些城市近郊的村庄更是为了顺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变的面目全非。这让许多游子有了“回不去的家乡”的心痛与感伤。自古就有衣锦还乡,落叶归根的习俗,我们的那些先辈们正是不忘家乡,不忘根,才有了遍布全国的那些文明古村落。可是今天的我们甚至无法保护祖先留下的根基,就连一棵棵见证历史的古树都可能被那些唯利是图的人挖走。没有了家乡,我们就成了无根漂流的野魂,心灵再也无处安放。
假如中国古村落是本书,这本书值得我们永久去保护,时不时为他擦去灰尘,放在书架最显眼的地方。
假如中国古村落是本书,我们可以为他注入新的文明,插入新的图画,把他传承给我们的子子孙孙。
假如中国古村落是本书,我们可以时不时拿来读一读,让我们的心灵可以永久安放。
假如中国古村落是本书,请让我们永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