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所高校的一个副教授,因为首聘期不合格,然后就想不开了。
这是一个让很多人痛心疾首的事情。这个副教授,北大硕士,外国名校博士生,博士后,33岁就被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才5年,就沦落到这个地步。
在我们看来,这已经是我们普通人望尘莫及、高不可攀的人才了,但还是被卷了下来。有人说,太卷了,太卷了。
不过,也有人,对所谓的考核标准产生了怀疑,希望能够被公布这个考核标准,考核他的人,大多没有他优秀吧。但也被其他网友打击了,说,太天真。
有网友说,再有本事的人刚到单位都要顺从领导的意义走,否则只有一个不合格而走人的后果。
传说中,作为高校的教授,得发文要有数量,还得有质量,要有影响力的,然后才能搞到科研经费。行行都难做啊,何必为难自己?
这个是硬性要求,硬性指标,硬性规定,其他的可能跟人情世故有关,也可能无关。
有人说,对一些人来说,人情世故比工作累多了,不善于人情世故,有能力得不到重用,就会压抑,憋屈和失望。
有网友说:“太可怜了。我孩子现在也是博士后,也面临考核不合格走人,读书读到这份上还被淘汰,让人想不明白。”
确实,看多了,有一些人,读书很多,把书读烂了,还被淘汰。而有背景的,哪怕不学无术,也能够混得风生水起。
于是有人就说了,没有背景的,要懂得人情,否则在这个社会上,书读得再多,懂得再多,也没有用武之地,徒呼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