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四
隋纪八
公元617年6月——12月
不满一年。
义宁元年(公元617年)
1、
六月,己卯(六月无此日),李建成等抵达晋阳。
2、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利用他们的兵马以增大兵势。李渊听从,自己亲笔写信,卑辞厚礼,对始毕可汗说:“我想大举义兵,远迎主上,重新与突厥和亲,就如同开皇之时一样。如果您能与我一起南下,希望不要侵暴百姓;如果只是和亲,坐受宝货,也由可汗选择。”始毕可汗收到信,对他的大臣说:“隋主的为人,我是知道的。如果把他迎接回来,必定杀害唐公,然后攻击我,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唐公自己做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协助。”即命以此意为回信。使者七日而返,将佐们都喜悦,建议听从突厥之意见,李渊认为不可。裴寂、刘文静等都说:“今义兵虽然集结,但是战马十分缺乏,突厥兵并非必须,但战马非突厥不可;如果拖延回复,恐怕他们又反悔。”李渊说:“诸君再想想有没有其他办法。”裴寂等于是请尊杨广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颜色红白相间,以示突厥。李渊说:“这可谓‘掩耳盗钟’,但是逼于时事,不得不如此。”于是批准,派使者把这个意见告诉突厥。
西河郡不听从李渊命令,六月五日,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将兵攻击西河;命太原令、太原人温大有与他们同,说:“我儿子们年少,以您参谋军事;事之成败,此次行动的结果就是预兆。”当时军士新集,都没有经过训练,李建成、李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身先士卒。近道菜果,不是买的不吃,军士有偷窃的,则找到原主,赔偿他,也不过问偷窃的人,军士及人民都感动喜悦。到了西河城下,百姓有要入城的,一律放行。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六月十日,攻拔。抓捕高德儒到军门,李世民数落他说:“你指野鸟为鸾凤,以欺人主,换取高官(事见公元615年记载),我兴义兵,正是为了诛杀你这样的佞人!”于是将他斩首。自余不杀一人,秋毫无犯,分别慰劳,让大家安居乐业,远近闻之大悦。李建成等引兵回晋阳,往返一共九天。李渊喜悦说:“以此次行兵,就算横行天下也没问题。”于是定下入关之计。
华杉曰:
李渊说:“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非常准确!第一次行动,就是你的第一次登台亮相,就是你给全国人民留下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最宝贵的资产,可以给你打下一个坚实有利的基础。而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一出手就是“王炸”,形成了“王天下易如反掌”的局面。
此话怎讲呢?就是在《孟子》一书里,孟子当初对公孙丑讲的道理: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只要能够施行仁政来统一天下,就根本没有人能够阻止得了。而且统一天下的国君不出现的时间,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这样长久;老百姓被暴虐的政治所折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这样厉害过。那饿急了的人,你给他什么他都吃;他渴疯了的人,你给他什么他都喝。孔子说过:“德政的流行,比驿站传递君命还快。”现在正是这样的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给解救下来一般。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孟子当时说的是战国时期的齐国,用在此时也很恰当了。杨广统治下的人民,真是饿极了,渴疯了,痛苦如同每天被倒挂着吊打一样,谁能把他们解放出来,他们就跟谁。你不是想当皇帝吗?要夺天下当皇帝,那是比登天还难!但是,老百姓要得到一个好皇帝,比你想当皇帝更难!所以,他们比你更急!只要你真的懂得这个道理,真的能诚意正心的去好好做,孟子就告诉你:王天下易如反掌!
李建成和李世民,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秋毫无犯,都是标准动作。但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之后,对军队出现的偷窃事件,照价赔偿原主,而不过问偷窃的士兵,这一点精彩!杨广太残暴了,人民渴望宽厚的君王。李氏兄弟就建立了一个宽厚的形象。他们的故事,就“速于传邮而传命”,传遍天下了。
3、
李渊开仓以赈济贫民,应募参军的人越来越多。李渊命分为三军,再分为左右两翼,通称为“义士”。裴寂等上李渊位号为大将军,六月十四日,建大将军府;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及前长安尉温大雅为记室,温大雅仍与他的弟弟温大有共掌机密,武士彟为铠曹,刘政会及武城人崔善为、太原人张道源为户曹,晋阳县长、上邽人姜谟为司功参军,太谷县长殷开山为府掾,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及鹰扬郎将、高平人王长谐、天人水姜宝谊、阳屯为左、右统军;自余文武,随才授任。又封世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统领右三军,各自设置官属。任命柴绍为右领军府长史;咨议、谯人刘赡兼领西河通守。张道源名叫张河,殷开山名叫殷峤,都以字行世。殷开山,是殷不害的孙子。
华杉曰:
李建成与李世民一起立下第一功,然后又分统三军,势均力敌;再各置官属,形成两个利益集团;这就为玄武门之变埋下了伏笔。兄弟之间,必须有一方能让,如果伯夷叔齐,如吴太伯,深知让国之义。谁都不让,就一定会血溅家门。
很多事第一步走对了,之后步步都顺;第一步走错了,后面你怎么也解决不了。李渊的第一步,夺天下走对了,但是家族内部安排没走对,他之后就束手无策,只能坐等他们自己火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