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引用计数管理之揭秘计数存储

前言

最近偶尔出去面试了解一下现在iOS行情和面试会问的问题。其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被问到很多次:引用计数原理。回去查资料发现当时回答的很糟糕,于是就在这里单独写一篇文章记录下来。这篇文章只讲一个问题:引用计数的数量存哪里的,文末提到的其他问题后面会单独再写。

预备知识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下面的三个知识点。
调试环境如下。

macOS:10.13.4;
XCode:9.4;
调试设备:My Mac。
Tagged Pointer

这个玩意的详细解释在这里,简单的说64位系统下,对于值小(多小?后面有讲解)的对象指针本身已经存了值的内容了,而不用去指向一个地址再去取这个地址所存对象的值;相信你也知道了,如果是Tagged Pointer的话就少了创建对象的操作。

我们也可以在WWDC2013的《Session 404 Advanced in Objective-C》视频中,看到苹果对于Tagged Pointer特点的介绍:
1:Tagged Pointer专门用来存储小的对象,例如NSNumber和NSDate
2:Tagged Pointer指针的值不再是地址了,而是真正的值。所以,实际上它不再是一个对象了,它只是一个披着对象皮的普通变量而已。所以,它的内存并不存储在堆中,也不需要malloc和free。
3:在内存读取上有着3倍的效率,创建时比以前快106倍。

我们来测试一下。

NSLog(@"%p",@(@(1).intValue));//0x127
NSLog(@"%p",@(@(2).intValue));//0x227
由此可知int类型的tag为27,因为去掉27后0x1 = 1,0x2 = 2,正好是值。

NSLog(@"%p",@(@(1).doubleValue));//0x157
NSLog(@"%p",@(@(2).doubleValue));//0x257
由此可知double类型的tag为57,因为去掉27后0x1 = 1,0x2 = 2,正好是值。

明显0x127、0x257不是一个地址,所以@(1)、@(2)也不是一个对象,只是一个普通变量。

既然是Tagged Pointer那肯定得有一个tag,经过测试发现值类型不一样所具有的tag也会相对不一样。

为什么说相对,因为测试发现unsigned long和long long具有相同的tag值37。
当然其他类型也有一样的。

什么时候NSNumber对象Tagged Pointer失效呢?那就是当值和tag加起来占用的字节数要超过地址长度(8字节64位)时会失效:

为什么说要超过,而不是超过,这个我也比较纠结,具体的看看下面的例子。

这里针对double类型来举个例子,其他类型的结果可能稍有不同,因为上面说到tag有不同的值,所占用二进制位长度会不一样。

int 17:10001,5位;
long long 37:100101,6位;
double 57:111001,6位。
...

这样64减去已占用的tag位,剩下的位来表示值,所能表示的范围也不一样。

double pow(double, double)返回的是double类型的值。

NSLog(@"%p",@(pow(2, 55) - 3));//0x7ffffffffffffc57
57是double类型的tag,0x7ffffffffffffc57去掉tag剩下的是0x7ffffffffffffc = 
pow(2, 55) - 3 = 36028797018963964;二进制表示为0...0(9个)1...1(53个)00(2个)。
关于这里为什么要-3这就是我比较纠结的原因,因为二进制表示后面还有2个0啊,还可以多表示3啊;
系统这么做肯定有自己的考虑,也许是我理解错了,希望你来指正。

NSLog(@"%p",@(pow(2, 55) - 2));//0x6030002c50c0
这个单纯就是一个地址了,没有57这个tag了,里面并没有存值的内容,所以Tagged Pointer失效了。

从这个例子可以知道tag占用8位,64 - 55 = 9,9 - 1 = 8,因为第一位是来做符号位表示正负数的;
上面我们测试出来57占用6个二进制位,为什么这里值最长占用56二进制长度呢,我也不知道。

关于Tagged Pointer是否启用,你也可以通过下面的语句来打印,这个语句是runtime源码中的。
NSNumber *number = @(pow(2, 55) - 3);
NSLog(@"%d",((uintptr_t)number & 1UL) == 1UL);//true
number = @(pow(2, 55) - 2);
NSLog(@"%d",((uintptr_t)number & 1UL) == 1UL);//false

目前我所知的系统中可以启用Tagged Pointer的类对象有:NSDate、NSNumber、NSString,上面我们只举例了NSNumber,你可以自己下来试试另外的。

当然了你可以在环境变量中设置OBJC_DISABLE_TAGGED_POINTERS=YES强制不启用Tagged Pointer,环境变量我们可以添加很多东西的,具体的你可以看看runtime源码的objc-env.h文件。
不启用Tagged Pointer
这样runtime就会做相应的处理了。

不启用后上面的例子就会得到这样的结果,也就表示关闭成功了。

NSLog(@"%p",@(pow(2, 55) - 3));//0x6030002ccbc0
NSLog(@"%p",@(pow(2, 55) - 2));//0x6030002ccc50

NSNumber *number = @(pow(2, 55) - 3);
NSLog(@"%d",((uintptr_t)number & 1UL) == 1UL);//false
number = @(pow(2, 55) - 2);
NSLog(@"%d",((uintptr_t)number & 1UL) == 1UL);//false

Non-pointer isa

我们一直认为实例对象的isa都指向类对象,甚至还看到这样的源码。

typedef struct objc_object *id
struct objc_object {
    Class _Nonnull isa;
}

其实这是之前版本的代码了,现在版本的代码早就变了。

struct objc_object {
private:
    isa_t isa;
  ...
}

所以实例对象的isa都指向类对象这样的说法不对。
现在实例对象的isa是一个isa_t联合体,里面存了很多其他的东西,相信你也猜到了引用计数也在其中;如果该实例对象启用了Non-pointer,那么会对isa的其他成员赋值,否则只会对cls赋值。

union isa_t {
  Class cls;
  ...
  (还有很多其他的成员,包括引用计数数量)
}

对象是否不启用Non-pointer目前有这么几个判断条件,这些都可以在runtime源码objc-runtime-new.m中找到逻辑。

1:包含swift代码;
2:sdk版本低于10.11;
3:runtime读取image时发现这个image包含__objc_rawisa段;
4:开发者自己添加了OBJC_DISABLE_NONPOINTER_ISA=YES到环境变量中;
5:某些不能使用Non-pointer的类,GCD等;
6:父类关闭。

我们自己新建一个Person类,通过OBJC_DISABLE_NONPOINTER_ISA=YES/NO来看看isa结构体的具体内容,设置方法上面有截图。

设置了OBJC_DISABLE_NONPOINTER_ISA不一定就使用Non-pointer了,因为上面说到了还有其他条件会关闭Non-pointer。
所以我们自己创建一个Person类继承自NSObject,这样只通过在环境变量中设置OBJC_DISABLE_NONPOINTER_ISA
就可以控制Person对象是否启用Non-pointer,因为我们排除了除4之外的其他条件。
不使用Non-pointer的isa
isa_t isa = {
    Class class = Person;
    uintptr_t bits = 4294976320;
    struct {
        uintptr_t nonpointer = 0;
        uintptr_t has_assoc  = 0;
        uintptr_t has_cxx_dtor = 0;
        uintptr_t shiftcls = 536872040; 
        uintptr_t magic = 0;
        uintptr_t weakly_referenced = 0;
        uintptr_t deallocating = 0;
        uintptr_t has_sidetable_rc = 0;
        uintptr_t extra_rc = 0;
    }
}
其实可以简化为
isa_t isa = {
    Class class = Person;
}
因为源码中显示不使用Non-pointer则只对isa的class赋值了,其他的都是默认值,而且除了class其他成员也不会在源码中被使用到。
使用Non-pointer的isa
isa_t isa = {
    Class class = Person;
    uintptr_t bits = 8303516107940673;
    struct {
        uintptr_t nonpointer = 1;
        uintptr_t has_assoc  = 0;
        uintptr_t has_cxx_dtor = 0;
        uintptr_t shiftcls = 536872040; 
        uintptr_t magic = 59;
        uintptr_t weakly_referenced = 0;
        uintptr_t deallocating = 0;
        uintptr_t has_sidetable_rc = 0;
        uintptr_t extra_rc = 0;
    }
}
extra_rc就是存的引用计数,nonpointer = 1表示启用Non-pointer。

isa的赋值是在alloc方法调用时,内部会进入initIsa()方法,你可以进去看一看有啥不同之处。

objc_object::initIsa(Class cls, bool nonpointer, bool hasCxxDtor) { 
    if (!nonpointer) {
        isa.cls = cls;
    } else {
        isa_t newisa(0);
        ......
        (成员赋值)
        ......
        isa = newisa;
    }
}

SideTable

散列表,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数据结构,相信你也猜到了这个和对象引用计数有关;如果该对象不是Tagged Pointer且关闭了Non-pointer,那该对象的引用计数就使用SideTable来存。我们先来看一下SideTable结构体定义,至于怎么被使用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struct SideTable {
    //锁
    spinlock_t slock;
    //强引用相关
    RefcountMap refcnts;
    //弱引用相关
    weak_table_t weak_table;
      ...
}

启动应用后,我们第一次看到SideTable其实是在runtime读取image的时候。

void map_images_nolock(unsigned mhCount, const char* const mhPaths[],
                  const struct mach_header *const mhdrs[]) {
    ...
    static bool firstTime = YES;
    if (firstTime) {
        AutoreleasePoolPage::init();
        SideTableInit();
    }
    ...  
}
static void SideTableInit() {
    new (SideTableBuf)StripedMap<SideTable>();
}

map_images_nolock会多次调用,因为ImageLoader一批加载很多个image到内存,然后通知runtime去读取这一批image,没错这时候runtime开始从image中处理类了;SideTableInit()方法只会执行一次。SideTableInit内部用到了SideTableBuf,SideTableBuf的定义如下。

alignas(StripedMap<SideTable>) static uint8_t
    SideTableBuf[sizeof(StripedMap<SideTable>)];
sizeof(StripedMap<SideTable>) = 4096;
alignas(StripedMap<SideTable>)是字节对齐的意思,表示让数组中每一个元素的起始位置对齐到4096的倍数,也可以说是对数组/数组第一个元素对齐,也把数组中每一个元素都变成了4096大小,能理解吧。
所以这句话就简化为static uint8_t SideTableBuf[4096],也就是定义了一个4096大小类型为uint8_t的数组,每一个元素大小为4096,名字为SideTableBuf;

现在来理解SideTableInit()中的new (SideTableBuf)StripedMap<SideTable>()。你会发现这句话没有
任何意思(这里确实不太了解,可能是做了啥事情。。。),你注释后一样可以正常运行。因为上面那句话已经初始化SideTableBuf了,怎么说?看下面。

在SideTableBuf定义上方有这样的一段注释。
We cannot use a C++ static initializer to initialize SideTables because
libc calls us before our C++ initializers run. We also don't want a global 
pointer to this struct because of the extra indirection.
Do it the hard way.
我来翻译一下:我们不能用C++静态初始化方法去初始化SideTables,
因为C++初始化方法运行之前libc就会调用我们;我们同样不想用一个全局的指针去指向SideTables,
因为需要额外的代价。但是没办法我们只能这样。
看不懂没关系,下面就是答案。

什么是C++ static initializer呢,我们依然可以在runtime源码中找到答案。在objc-os.mm中有这样的代码。
size_t count;
Initializer *inits = getLibobjcInitializers(&_mh_dylib_header, &count);
for (size_t i = 0; i < count; i++) {
    inits[i]();
}
是的,这个就是在调用C++的initializer了,这个操作在map_images_nolock之前执行,也就是这时候还没有执行SideTableInit()。

我们打印出其中一个方法名。
......
libobjc.A.dylib`defineLockOrder() at objc-os.mm:674
......
然后我们去defineLockOrder()方法中打个断点,跟踪一波。
__attribute__((constructor)) static void defineLockOrder() {
    ......
    SideTableLocksPrecedeLock(&crashlog_lock);
    ......
}
void SideTableLocksPrecedeLock(const void *newlock) {
    SideTables().precedeLock(newlock);
}
然后会进入这个方法。
static StripedMap<SideTable>& SideTables() {
    return *reinterpret_cast<StripedMap<SideTable>*>(SideTableBuf);
}
你会发现这里已经在使用SideTableBuf了,说明SideTableBuf肯定提前被赋值了。而我们刚才说了SideTableInit()方法调用是C++的initializer调用之后,这也就是注释说的内容。
白话文翻译一下:通过SideTableInit()来初始化SideTable是不对的,因为在SideTableInit()之前会先执行C++的initializer,而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用到SideTable了,所以我们才用静态全局变量来初始化SideTable,文件被加载就会初始化。

你会在runtime源码中经常看到这样的代码,其实刚才说到:C++的initializer调用阶段也用到了。

SideTable &table = SideTables()[this];
static StripedMap<SideTable>& SideTables() {
    return *reinterpret_cast<StripedMap<SideTable>*>(SideTableBuf);
}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理解这句话什么意思。StripedMap是一个模版类,熟悉C++的应该非常熟悉这个,来看看StripedMap<SideTable>会生成怎样的一个类。

//简化版本,宏啥的都替换了
class StripedMap {
    //存SideTable的结构体
    struct PaddedT {
        SideTable value;
    };
    PaddedT array[64];
    //取得p的哈希值,p就是实例对象的地址
    static unsigned int indexForPointer(const void *p) {
        uintptr_t addr = reinterpret_cast<uintptr_t>(p);
        return ((addr >> 4) ^ (addr >> 9)) % 64;
    }
public:
    T& operator[] (const void *p) { 
        return array[indexForPointer(p)].value; 
    }
    const T& operator[] (const void *p) const { 
        return const_cast<StripedMap< SideTable >>(this)[p]; 
    }
    ...
}

这样一来就很清晰了,StripedMap里面有一个PaddedT数组,StripedMap重载了[]符号,根据参数的哈希值取PaddedT数组的内容,数组里存的就是SideTable。
现在来理解reinterpret_cast什么意思。

reinterpret_cast:转换一个指针为其它类型的指针等,我们没必要去深究,这样理解就够了。

所以

SideTable &table = SideTables()[this];
static StripedMap<SideTable>& SideTables() {
    return *reinterpret_cast<StripedMap<SideTable>*>(SideTableBuf);
}
意思就是:将SideTableBuf转换为StripedMap<SideTable>*类型并返回,也就
是把SideTableBuf当成StripedMap使用,这也是为什么要写
alignas(StripedMap<SideTable>)的原因,这样SideTableBuf数组每一个元素都正好
对应一个StripedMap<SideTable>对象。

这里要特别注意了,会有哈希冲突吗?

我们创建两个不同的类Person和Car,打印一下通过indexForPointer得到的哈希值。
哈希值计算公式:((addr >> 4) ^ (addr >> 9)) % 64;addr就是实例对象的地址。这个公式岁随便写的吧,看不出啥端倪。

Person *one = [[Person alloc] init];
NSLog(@"%p",one);//0x60200000bf30 105690555268912
indexForPointer(105690555268912) = 44;

Car *two = [[Car alloc] init];
NSLog(@"%p",two);//0x6030002c9710 105759277618960
indexForPointer(105759277618960) = 58;

计算出来的哈希值确实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手动更改哈希算法把哈希值都设置为1,看看程序是否能正常运行。
也就是更改这个方法。
static unsigned int indexForPointer(const void *p) {
      return 1;
}

然后我们打印one和two的retainCount看是否正确。
[one retain];
NSLog(@"%d",[one retainCount]);//2 
[two retain];
NSLog(@"%d",[two retainCount]);//2
看来都没问题,那么系统是怎么解决哈希冲突并成功的进行存取值的呢?我们下面讲。

进入正题

下面我们就开始看看对象的引用计数到底存哪里了。我先把判断优先级写一下。

1:对象是否是Tagged Pointer对象;
2:对象是否启用了Non-pointer;
3:对象未启用Non-pointer。

满足1则不判断2,依次类推。

Tagged Pointer对象

retain时。

id objc_object::rootRetain(bool tryRetain, bool handleOverflow) {
    if (isTaggedPointer()) return (id)this;
    ...
}

release时。

bool  objc_object::rootRelease(bool performDealloc, bool handleUnderflow) {
    if (isTaggedPointer()) return false;
    ...
}

retainCount时。

uintptr_t objc_object::rootRetainCount() {
    if (isTaggedPointer()) return (uintptr_t)this;
    ...
}

由此可见对于Tagged Pointer对象,并没有任何的引用计数操作,引用计数数量也只是单纯的返回自己地址罢了。

开启了Non-pointer

retain时。

id objc_object::rootRetain(bool tryRetain, bool handleOverflow) {
    ...
    //其实就是对isa的extra_rc变量进行+1,前面说到isa会存很多东西
    addc(newisa.bits, 1, 0, &carry);
    ...
}

release时。

bool  objc_object::rootRelease(bool performDealloc, bool handleUnderflow) {
    ...
    //其实就是对isa的extra_rc变量进行-1
    subc(newisa.bits, 1, 0, &carry);
    ...
}

retainCount时。

uintptr_t objc_object::rootRetainCount() {
    ...
    //其实就是获取isa的extra_rc值再+1,alloc新建一个对象时bits.extra_rc为0并不是1,这个要注意。
    uintptr_t rc = 1 + bits.extra_rc;
    ...
}

如果对象开启了Non-pointer,那么引用计数是存在isa中的,引用计数超过255将附加SideTable辅助存储。
更新:看网络上该系列文章时发现自己漏了一个细节,那就是extra_rc是有存储限制,经过测试为255,如果超过255将会附加SideTable辅助存储。详细解释看这里

未开启Non-pointer isa

这个是最麻烦的,因为要用到SideTable,里面一大堆逻辑;我们拿上面的Person举例,请记住对象的地址。
retain时。

id objc_object::rootRetain(bool tryRetain, bool handleOverflow) {
    ...
   sidetable_retain();
    ...
}
id objc_object::sidetable_retain() {
    SideTable& table = SideTables()[this];
}

在这里不得不讲清楚SideTable的内部实现了,如果不讲清楚则没办法继续看代码。

SideTable中有三个结构体。
spinlock_t:锁,这个就不用说了,一个支持多线程环境运行的库肯定得考虑这个;
weak_table_t:weak表就是这个,用来处理弱引用的,不过本文不讲;
RefcountMap:引用表,引用计数就是这个存的,这个要好好的说明白。

RefcountMap的定义:
typedef objc::DenseMap<DisguisedPtr<objc_object>,size_t,true> RefcountMap;
又臭又长,本来想把类展开出来的,但是发现类会非常的大,而且很难懂;所以我这里讲一下逻辑就可以了,你感兴趣可以深入看看。
当我们第一次通过SideTables()[this]取得table时,这个table中refcnts内容是空的。
(我们省略spinlock_t和weak_table_t):
SideTable table = {
    ...
    RefcountMap refcnts = {  
        BucketT *Buckets = NULL;
        unsigned NumEntries = 0;
        unsigned NumTombstones = 0;
        unsigned NumBuckets = 0;
    }
    ...
}
接下来程序会执行size_t &refcntStorage = table.refcnts[this];这句话是在干嘛呢?
RefcountMap继承自DenseMapBase,DenseMapBase中重载了[]操作符,所以会进入[],下面的代码是我展开后的部分代码,方便理解。
class DenseMapBase {
    ...
    //目的很明确,就是取得一个pair<DisguisedPtr<objc_object>, size_t>
    size_t &operator[](DisguisedPtr<objc_object> &&Key) {
        pair<DisguisedPtr<objc_object>, size_t> &reslut = FindAndConstruct(Key);
        return reslut.second;
    }
    ...
}
这里要注意一个细节,因为我们传进来的是this,而这里是用DisguisedPtr<objc_object>来接收的。
所以会触发DisguisedPtr的初始化方法,所以this被转成了下面的对象。
class DisguisedPtr Key =  {
    uintptr_t  value = 18446638383154282704;
}
下面来看FindAndConstruct()做了什么。
pair<DisguisedPtr<objc_object>, size_t>& FindAndConstruct(const DisguisedPtr<objc_object> &Key) {
    //先定义一个用于接收结果的pair对象,关于pair我们肯定很熟悉了,相当于字典的一个key-value对,
    //pair.first就是实例对象地址转换成的DisguisedPtr< objc_object >类,pair.second就是这个对象的引用计数数量。
    pair<DisguisedPtr<objc_object>, size_t> *TheBucket = nil;
    //如果找到了直接返回,因为TheBucket会在LookupBucketFor中被赋值
    if (LookupBucketFor(Key, TheBucket))
        return *TheBucket;
    //没有找到,就插入一个
    return *InsertIntoBucket(Key, ValueT(), TheBucket);
}
//看看能不能找到key对于的pair<DisguisedPtr<objc_object>, size_t>
bool LookupBucketFor(const LookupKeyT &Val,
                             const BucketT *&FoundBucket) const {
    const  pair<DisguisedPtr<objc_object>, size_t> *BucketsPtr = getBuckets();
    const unsigned NumBuckets = getNumBuckets();
    ......  
    (代码还是不贴出来了,我相信你也不想看,总结起来就是从buckets()中找到该实例对象对应的pair<DisguisedPtr<objc_object>, size_t>)
}
总结:
1:取table时我们知道了对象的哈希值是可能一样的,如果哈希值一样那么会得到相同的table;
2:相同的table又会根据对象转换成的DisguisedPtr<objc_object>对象在buckets中去取pair<DisguisedPtr<objc_object>, size_t>对;如果没有就会插入一条;
插入到buckets哪个位置呢?哈希算法如下。
static inline uint32_t ptr_hash(uint64_t key) {
    key ^= key >> 4;
    key *= 0x8a970be7488fda55;//这个是随意写的吧,没发现啥特别的
    key ^= __builtin_bswap64(key);
    return (uint32_t)key;
}
为此我依然做了一个测试,我把ptr_hash的值都返回1,模拟哈希冲突。
static inline uint32_t ptr_hash(uint64_t key) {
    return (uint32_t)1;
}
然后我们打印one和two的retainCount看是否正确。
[one retain];
NSLog(@"%d",[one retainCount]);//2 
[two retain];
NSLog(@"%d",[two retainCount]);//2
经过测试依然是正确的,说明内部会解决哈希冲突,也说明了这个哈希算法并不能产生唯一的值。这也就解决了
上面留下的问题,获取table的时候没有解决哈希冲突,而是在查找pair对的时候有解决哈希冲突,方法就是
找到下一个可用的位置,这也是很常见的哈希冲突解决方法;另外一个方法是用链表存所有哈希值一样的value,不过系统在这里并没有用这种方法。
3:这个buckets的大小是会动态改变的,这也是
RefcountMap refcnts = {  
    BucketT *Buckets = NULL;
    unsigned NumEntries = 0;
    unsigned NumTombstones = 0;
    unsigned NumBuckets = 0;
}中后三个变量的作用;装逼点的说法就是让数组具有伸缩性,提前处理一些临界值情况。

所以我们可以把refcnts中的Buckets看成一个数组,根据对象地址产生的哈希值和哈希冲突算法肯定能在Buckets中找到其对应的pair;我们接着往下走。

id objc_object::sidetable_retain() {
    ...
    //取得该实例对象在该table中对应pair<DisguisedPtr<objc_object>, size_t>对中size_t的引用,默认值为0。
    size_t &refcntStorage = table.refcnts[this];
    //SIDE_TABLE_RC_PINNED的值在64位系统为1<<63,也就是pow(2,63)
    if ((refcntStorage & SIDE_TABLE_RC_PINNED) == false) {
        //SIDE_TABLE_RC_ONE的值为4,为什么要以4为单位,我不知道,估计是控制最大引用计数的值吧。
        refcntStorage += SIDE_TABLE_RC_ONE;
    }
    return (id)this;
}

我们知道了refcntStorage值最大为pow(2,63)-4,因为再加refcntStorage & SIDE_TABLE_RC_PINNED就为false了。
而引用计数最大为(pow(2,63) - 4) >> 2  + 1 = pow(2,61) = 2305843009213693952,为什么要+1?后面会说。

还是需要数据说话,不然有人不相信。
unsigned long number = SIDE_TABLE_RC_PINNED;//pow(2,63)
unsigned long first = (unsigned long)pow(2, 63) - 4;
unsigned long second = (unsigned long)pow(2, 63);
unsigned long max = first >> 2;
unsigned long max111 = (unsigned long)pow(2, 61);
(lldb) po second & number
9223372036854775808
(lldb) po first & number
0
(lldb) po max
2305843009213693951
(lldb) po max111
2305843009213693952

retain我们就说完了,其实release也是这样的逻辑。
release时。

前面的逻辑一样,拿到实例对象对应的pair。
uintptr_t objc_object::sidetable_release(bool performDealloc) {
    ...
    //迭代器,it指向的就是pair<DisguisedPtr<objc_object>, size_t>
    RefcountMap::iterator it = table.refcnts.find(this);
    ...
    //SIDE_TABLE_RC_ONE = 4
    it->second -= SIDE_TABLE_RC_ONE;
    ...
}

retainCount时。

uintptr_t objc_object::sidetable_retainCount() {
    SideTable& table = SideTables()[this];
    //这就是上面为什么说要+1的原因
    size_t refcnt_result = 1;
    //迭代器,it指向的就是pair<DisguisedPtr<objc_object>, size_t>
    RefcountMap::iterator it = table.refcnts.find(this);
    if (it != table.refcnts.end()) {
        //SIDE_TABLE_RC_SHIFT = 2
        refcnt_result += it->second >> SIDE_TABLE_RC_SHIFT;
    }
    ...
}

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了引用计数存在哪里,这只是庞大的引用计数管理中一个小的细节;引用计数管理还有其他的问题,比如。

1:系统怎么存weak变量,什么时候把weak变量置为nil的?
2:autorelease、autoreleasepool以及RunLoop怎么合作的?
3:ARC相对于MRC多出了什么内容?
......

后面有时间我会写成文章的。

后记

这篇文章我用了两天的时间完成,自己仔细读了三次,本人是一枚菜鸟,如果你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不严谨或者错误的地方还请指出来;感激不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013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05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370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68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5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54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1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1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382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7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8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24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09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1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01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00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