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我所知道的一切,皆因爱而起
我很想在诀别的时刻(以我这样的年纪,每一次与人们相见无异于诀别),简短地同你们说一说,按照我的理解,人们应当如何生活,才能使得我们的生活不像现在大多数人所感到的那样是不幸和痛苦,而是如同我们所企求的那样是幸福和欢乐。它本来就应当是这样的。 生活之所以会变得不幸而可恶,原因在于一个人想要为自己捞到的好处,正是所有人都孜孜以求的。每个人都想尽量多捞点儿好处,大家都去捞同样的东西,结果谁也捞不到。因此,人活在世上,每人都只为自己着想,就必不可免地要互相抢掠争夺,钩心斗角,势不两立,他们的生活便不可能幸福。即使有时候如愿以偿,弄到了想要弄到的东西,可是总不知足,极力想去多弄一点儿,多多益善。同时又害怕到手的东西被别人抢去;而眼看别人弄到了他没有的东西,心里又十分妒忌。 因此,如果世人明白每人各有自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就不会不幸福。凡是这样理解生活的人,他们现在过的就是这样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应当不幸福。我们之被赋予生命是为了活得幸福,大家也都是这样理解的。为了过幸福的生活,世人应当明白,我们真正的生活绝对不是躯体的生活,而是存在于我们躯体中的精神的生活。我们的幸福也绝对不是满足躯体上的需要,为这方面的需要去奔忙,而是为满足同样存在于我们躯体中的精神上的需要而操劳,这在任何人都是一样的。精神要求有精神上的幸福。由于人的精神都是一样的东西,所以它要求所有人都得到幸福。要求所有人都得到幸福,也就是说要以爱心待人。以爱心待人是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不能够阻止的,因为一个人的爱人之心越强烈,他的生活就越会感到自由和快乐。 结果便是一个人想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无论他做出多么大的努力,总无法遂愿,因为物质上所需要的东西并非时刻可以弄到的,如果要去弄这些东西,必定会同别人抢夺;而满足精神上的需要,那是随时可以办到的。因为精神上所需要的只是爱心,为了以爱心待人,大可不必去同别人抢夺;不但不必去抢夺,而且相反,你越去爱他人,同他人的距离也就拉得越近。因此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这种爱心。任何人,他的爱心越强烈,不但他本人越加幸福和快乐,也会带动别人变得幸福和快乐。 亲爱的朋友们,以上就是我给你们的临别赠言。我说的这些道理是世上所有的圣贤之士和智者都会教导你们的。 世界上只有一种幸福,我们所需要的也只是这种幸福。这种幸福是什么呢?就是爱的生活。 ——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一个从来不曾对自己满意的人,他永远想变得更好。因而他的一生都在思索、探寻,人生要向何处?幸福又在何处?他在作品里追问,在生活上做出改变,经历过许多矛盾而痛苦的时期后,“爱”迎接了他的回归。因而晚年时的他,“很想在诀别的时刻”,赠言青年们“彼此相爱”。 我们熟知托尔斯泰的一句话:“所有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他的一生中,和索菲亚的结合,使他拥有很长一段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索菲亚不仅帮助他处理家庭与社交的琐事,还作为他的抄写员和非正式编辑,誊抄连他自己有时也无法辨认的潦草手稿。在爱情的呵护中,托尔斯泰得以安居庄园,六年时间便完成巨著《战争与和平》,在这本人人传诵的书里,他告诉世人“我所知道的一切,皆因爱而起”。 后来,由于他思想的变动,使得美满的家庭生活破碎。但这段被爱围裹的生活经验,仍然影响了他的一生,他的作品里有深沉,有痛苦,有警醒,但最重要的是,“他教会俄罗斯人什么是爱。” 青年人总是厌倦规劝,对所有出自他人之口的人生道理不屑一顾。但在托尔斯泰面前,我们愿意戴上“说教”的枷锁,去共鸣、思索,相信“人,可以依赖陌生人的帮助而生存”,从而彼此相爱。
分享一件小事,看毛姆这本书的时候在大学图书馆里,看完后印象最深刻的是阿伯拉罕,那个站在亚历山大港口的亚伯拉罕,他说“从来没有后悔过”。对我影响很大,总觉得人这一生一定要顺遂自己的心愿生活,抛开世俗的眼光很难,但于自己而言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