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父母“看到”和“理解”到孩子,是我写这些文字的目的。
第一次见到羽的时候,他已经休学2年了。他很乖巧。谨慎的目光里充满了一种洞察。似乎能看到很多事情。妈妈苍白而憔悴的带着他来。无力的说着他的事情。
从初一开始,就隔几天不上课。开始偶尔几天不上,后来连续不上,次数越来越多。到初三,快要中考的时候,他终于忍受不住了,开始整周不去上课。妈妈每次劝说他去学校,他也是信誓旦旦的,并且提前准备好,书包都整理好了,但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就不去了。
羽对听着我们说话的时候,眼光在四处流散,不看我。胸口在起伏波动,说几句话便要大口喘气。
他说:也没什么的,就是我妈瞎着急。我什么都能弄好的,她急也没有用。
他15岁,留着黑胡子,看上去像20多岁的样子。脸上不是一种朝气,而是一种早熟。
妈妈给我说:他们刚去北京有名的一家医院看过,出了很多报告,描述孩子很多身体方面的问题。孩子后来死活不过去了,他说:“我没病。我不去。打死也不去。”妈妈没有办法,来到这里。
她急促的说着。告诉我,这个孩子是从小奶奶和姥姥带着的,小的时候很听话,很乖,学习也好,后来就越来越不听话,尤其是学习,从初一开始,去学校就胃疼,头疼。妈妈开始以为他是装病,是逃避。就跟他说,要坚强,要面对。后来发现,确实是真的头疼和胃疼。而且,还出现了一个她不理解的现象:在家还好好的,到了校门口就发作了。
妈妈说,家里有电脑,休学在家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就是玩游戏,睡得很晚。经常2点多睡,然后上午起不来,要到10点多才起来。说什么都不听。妈妈又抱怨道。开始的时候,她以为是“网瘾”,后来她发觉不像,有一个事情是,羽不玩游戏的时候,自己躺着,什么也不干,也不去学校。
我和羽说话。经常大多时间的沉默。他要说话的时候,胸口开始起伏,要用力的喘气才行。他的口头禅是:“没什么”“就那样”。无论我问的是学习、同学、还是他喜欢的事情。当我们聊到游戏的时候,他流露出猜疑的目光,游移着,似乎不知道说什么。还是那句话:“就那样”。
他在医院里,量表测量他有抑郁,我也认同这一点。至少是轻度的。
【抑郁】
抑郁以忧郁和厌世心理特点表现突出,病人有凄凉感,常唉声叹气,对人对事物失去兴趣,常头痛,心烦,多恐慌梦,乏力,腹泻等,严重时,人会感到厌世,甚至有自杀念头。还有一种淡漠感,就是你做的事情都“可有可无”。抑郁和抑郁症并不同,需要做专业的诊断区分。抑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根治,而抑郁症需要同时服药和做心理咨询。
看着他们,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他们早点来咨询会更好。父母怎样判断孩子是否需要咨询呢?
【TIPS】
1:孩子出现成绩大幅度下滑,或者某一学科出现很大下滑,而这跟孩子平时成绩、表现不一致。
2:孩子明显表示出抗拒、或者说“学习没用”。
3:孩子在寻找“替代学习”的事情,比如“未来的职业规划”,跟他年龄段不相符。
4:经常说自己“很累”,“你们不理解我”之类的话的时候。
5:一件学校里“小事”,就无法控制,或者借此不去学校或者“生病”。
及时做专业咨询,可以更早的帮到孩子,提高他们的学校的学习、生活品质。同时咨询的时间短、花费也少。问题从来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可担心的是如何面对问题。
有父母认为,可以自己阅读教育类书籍或者参加几次培训,就可以。我的经验,这些有时候有用,但是收效甚微。孩子的行为出现,是一个长期的与环境互动模式的结果,家庭模式不是短期改变的。“你知道自己改变有多难,就知道家庭模式改变有多难”。
到底是什么,让羽休学,他坚持的这3年内心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让他最终坚持不下去了?
他的身体感觉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会在后面详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