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是我们IEBE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第一次在上海举办的日子。第一次双城联展、第一次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场馆,面对陌生的各个供应商和全新的客户群体。身为主办方的我们,陆续驻扎到上海,在酒店、合作伙伴或供应商办公筹备展会前期所有准备事项。
二十来个人,要做目标观众几万人,内含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峰会、数个对接会宣讲会、一个数百人客户答谢晚会、一个VIP精英接风宴的大型展会,工作量之大,是没有做过展会的人难以想象的。(想当年在搜房的时候,我带着同事两个人做千人看房团,就已经觉得是极限了,看着二三十辆五十座的大巴浩浩荡荡的发车,还颇有成就感。)
可是面对要我全盘负责的A会场,即本次展会上席次最多的千人会场时,着实有些乱。用彭小六在《颠覆平庸》中厘清问题的分类鱼骨图来回顾下我当时的工作:
人:我直接面对公司副总,下面有两个“半人”,因为她们都是其他部门,兼着一部分我这边的工作;由于不是直属下属又是没有办会经验的新人,所以总是发生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这个以后另行总结)
机:对于展会来说,应该就是各个供应商了吧,我要对接的有会场搭建公司、会场执行公司、公关公司、会议支持公司、同传公司、车辆租赁公司、志愿者提供公司、直播技术公司、直播平台公司、摄影摄像、媒体负责部门、联合主办单位、赞助商、参展商、主持人……
料:展会为期三天,前两天半A会场都有峰会,有我们自己主办的,也有与合作伙伴联合主办的。涉及的物料有两大块,线上宣传和线下用的,线下的又分会场内会场外,舞台上和舞台下。物料纷繁复杂,每一项每个字眼、每个图案都需要我一项项制定、核实;光是会场内要用到的物料就有56项,而每一项下面又有很多小项。
法:由我们IEBE主办的峰会流程由我们制定,前后就修改过无数稿,甚至在展会的前一天晚上还在进行最后的修改。我们峰会不同赞助商是由不同同事负责的,在我收集峰会嘉宾资料和演讲资料时,由于他们都各自忙于自己负责的执行部分,导致我不得不直接对接到赞助商来核对各项细节。按正常的流程,我应该只是收集汇总同事们提供过来的资料才对。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大把工作量。包括每位嘉宾的title都要反复核对,因为有些嘉宾有多重身份,但在这样的场合他只想用某种身份等等各种状况。
环:在这个非常时期,每位同事,包括正副总,都是身兼多职,在做最后的冲刺。正总在统筹全局,副总主抓最后的招商。大家又是住在不同酒店,极少碰面。
测:应该说以上各个部分都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但我今天想回顾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及时和上司保持关系。
没有和上司保持紧密关系的后果就是,我天天加班到凌晨三四点,工作还是堆积如山地做不完。我找不到解决办法,放眼看去,各位同事也都是忙得奋不顾身,不会有人手可以支援。临近展会开始的前两天,真的接近崩溃。而当我跟上司反馈了问题之后,他居然可以四两拨千斤地,调动各个编外人手来解决了我的很多问题。
反思原因:第一是因为自己想努力地去完成所有的工作,觉得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和提升的好机会;第二是没有从全公司最高层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毕竟之前也没有过做最高层的经验)。
探究规律:其实,我应该及时向上级沟通我所面对的困境。当我切实解决不了的时候,必须及时向上级求助,而不是自己死扛。一个人做几个人的活,不是靠意志力和责任心就够的。
提升能力:在工作中,及时与上级沟通,及时反馈面对的问题。同时,更多时候,要带着解决方案来反馈;因为公司请你来,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抛问题给老板的。要学会巧用非自己直属下司的人手和其他资源,综合运用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事事亲历亲为。